第614章 (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儁應聲說道:“這兩天我也在思忖此事。如今昆陽城內的賊兵已成甕中之鼠,不足為慮了,若是能再進一步把波才也留下,自是最好不過。”
皇甫嵩問道:“將軍可有計了?”
朱儁人很聰明,但聰明分很多種,不一定都擅長戰陣計謀,他在這方面並不擅長,搖了搖頭,說道:“尚無良策。”問皇甫嵩,“將軍今暮召吾等前來,必是胸有定見了?願聞其詳。”
皇甫嵩笑道:“談不上‘定見’,不過確實有了點想法。”
“噢?是何妙計?”
“欲要留下波才,不外乎兩策,或野戰殲之,或分兵去圍舞陽。”
“舞陽城中亦有兩萬賊兵,我軍總共才四萬餘人,怕是難以同時圍擊昆陽、舞陽兩城。”
“是啊,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於今就只剩下了一個辦法:野戰殲之。”
“波才在舞陽城中,如何野戰殲之?這幾天他雖兩次派兵欲渡澧水,然這兩次他都只派了四五千人,我等就算把這四五千人殲滅了,他還有萬餘人。在知道他所派之賊兵被我軍殲滅後,他定會立刻棄城南遁。這樣一來,他那萬餘人馬可就留不住了。”
“將軍所慮甚是。我在想,我等能不能這樣?”
“哪樣?”
皇甫嵩從坐席上站起,從容行到帳中,令帳下司馬取來地圖,鋪在地上,便就立在圖邊,示意眾人圍上來看,指點地圖,說道:“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將軍、明府、諸君,以為如何?”
朱儁斟酌了會兒,蹙眉說道:“計是好計,就是險了點。萬一此計不成,那麼不但殲滅不了波才部,還很可能會被何曼逃脫。”
率數萬之眾與敵擂鼓對決,是站在鋼絲上行走,勝負往往在一念間,一念之差就會由勝變成負,每一個選擇都是抉擇。就如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唯一不同的是:下棋,輸的是棋,打仗,輸的是人命、乃至國運。皇甫嵩、朱儁此次臨危受命,若是戰敗,不但他們帶的四萬餘步騎可能會死傷殆盡,而且黃巾之勢必將猛漲,洛陽就危險了。皇甫嵩、朱儁的壓力很大,說他們如履薄冰也不為過。每一個抉擇都做得十分艱難。
皇甫嵩在說出這個計策前整整考慮了兩天兩夜,此時聽了朱儁的話,他說道:“是啊,就是因此,所以我一直遲疑難定。”
他問諸人的意見:“諸位怎麼看?”
荀攸立在周澈身後,輕聲對周澈說道:“是個好計,也確實險了點,若是我軍能再多出幾千人馬,然後再行此計就穩妥許多了。”
皇甫嵩聽到了他的低語,目注於他,問周澈:“皓粼,此何人也?”
“這是我的幕僚荀攸。”
皇甫嵩笑道:“荀君表字為何?”
“某字公達。”
“竟是潁川荀氏弟子!你說得很對啊!要是我軍能再多出幾千人馬,我也不會如此為難了。”
帳外一人進來,跪拜報道:“將軍,營外來了一支人馬。”
“一支人馬?”
“是。”
“從何處來?”
“斥候回報,說其帶軍將領自稱名叫曹操,官拜騎都尉。”
皇甫嵩大喜,說道:“是孟德來了?天助我也!”
說起曹操,還要從他領兵出戰說起。那日他與何進拜別前夜,軍馬散發下去,眾軍兵又領數日口糧。曹操見是個空子,不言不語溜到大帳邊,對守門的鮑通道:“二郎,別人的話可以不聽,你可有什麼要說的?”鮑信連連點頭,欣慰笑道:“你若帶兵我自是放心,不過有一言供你參詳。”
“咱倆還客套什麼?我不過是讀了些書,真要是臨陣遠不及你,快說吧。”
“你打算先救哪一處人馬呢?”
“出轅關自當先奔陽翟,此地乃潁川首縣,陽翟一解豫州皆震,另有王子師入城接任刺史,大事可定。”
鮑信撇撇嘴道:“不妥啊!孟德你詳思,賊兵有十餘萬之眾,雖烏合之徒足以成大患。離京師近,圍陽翟必用大軍。你只有這三千人,倘若先突重地恐不容易。倒不如先與皇甫將軍合兵一處再救陽翟就好辦多了。”
“承教承教!”曹操連連拱手道謝。
鮑韜插話道:“孟德兄,還有一事你要千萬小心。這些兵都是大小有頭臉的,興許不太服管教,你可得拿出精神來鎮住他們才行。”
“三郎放心,這個我自有辦法。”曹操神秘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