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第1/3頁)
章節報錯
皇甫嵩指點道左,笑道:”田間林木未伐,這不是留給吾等做攻城器械的麼?”
欲要守城,必先得把城外的林木、民宅砍掉、拆掉,一則防敵人就地取材,製作攻城器械,二則防敵人以之為隱蔽,在夜間發動奇襲。荀貞守陽翟時,陽翟縣外的林木、民宅就都被砍掉、拆掉了,是鍾繇帶人做的。
朱儁頷首,說道:“我軍紮營之處,不遠有一個野亭,野亭邊兒上是個鄉里,亭、裡中雖已無人,但亭舍、民宅卻都完好無損。賊若知兵,早該把它們拆掉了,留下了豈不是方便了吾等紮營?”
皇甫嵩復指城頭,又笑道:“城頭也不見渠答,亦不見藺石,只將區區吊橋吊起,如此防備,豈能阻我三萬餘步騎?破之易矣!”
“渠答”是兩樣東西,一為“渠”,一為“答”,乃是兩種守城器械。《墨子》雲:“城上二步一渠,立程長三尺,冠長十尺,臂長六尺。二步一答,廣九尺,袤十二尺”。“渠”是一個近似直立的東西,“答”是一個近似橫立東西。“渠”張臂以刺,“答”橫矛以刺。這兩件東西和後世的鐵蒺藜有相似之處,但遠比後世的鐵蒺藜要大得多。
周澈在守陽翟時,因為波才圍城圍得太快,沒有時間做太多的準備,故此沒能像墨子所言之“二步一渠,二步一答”這樣佈置“渠答”,但在城上關鍵的地方也是佈置了幾個的,而如今,何曼等雖在陽翟城下見識了這種守禦器械,在城上卻是一個也沒有佈置,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知此物為何,不會用,也不會做。
藺石,大約相當於投石機,“可投人石也”。這個東西,周澈在守陽翟時也沒有佈置,不是因為他不想用,而是因為潁川多年未遭兵亂,城防鬆弛,器械不全,縣裡沒有。
眾人聽了皇甫嵩的話,點頭稱是。
朱儁目注城頭,輕蔑地說道:“城頭那幾人精甲麗服,應是賊兵渠帥。披甲者也就算了,臨敵將戰,那兩個賊人卻著麗服,可笑可笑。”
眾人也覺得好笑,鬨然大笑。
孫堅和周澈並騎。他笑對周澈說道:“賢弟,賊兵如此不堪,這昆陽城或許一擊即可破了!自那夜渡河之後,軍中將你我齊名並稱,說‘孫鷙周龍’。我是猛鷙,你是潛龍,待明日攻城時,你我要不要比比誰能先登?”
周澈笑道:“兄長勇武,澈不及也。來日攻城,澈給兄長擊鼓助威!”
孫堅大笑。
皇甫嵩、朱儁回首,問道:“文臺笑什麼?”
“我剛與皓粼商量,說等來日攻城時,看我倆誰能先登。”孫堅跳下馬,拱手請令,說道,“兩位將軍,堅請為攻城先鋒!”
皇甫嵩笑問周澈,說道:“皓粼,文臺不是想和你比比誰能先登麼?如今文臺請為先鋒,你為何安坐馬上不動?”
周澈下馬,恭謹行禮,說道:“司馬江東猛虎,澈莫及也。”
被人稱為“英武”是好的,但若被人認為“勇猛”,視為勇將,就不太好了,這不是周澈想要的。故此,他不願和孫堅比誰能先登。
皇甫嵩、朱儁齊聲大笑,眾人也隨之而笑。
這一番探視敵情,緩解了戰前的緊張氣氛,眾人放鬆了許多。
周澈看了眼皇甫嵩的笑臉,心道:“一張一弛,文武道也。離開巾車鄉前,皇甫嵩以‘保家’激勵士氣,到了昆陽城外,又故作輕視敵人,以化解部將們的戰前緊張情緒,這就是善為將者的領兵之道吧。”想起了前世的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古今中外,用兵之道唯一也,善用兵者對怎麼用兵在語言上的總結可能有不同,意思卻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異曲同工。
……
皇甫嵩輕視敵人,在具體的攻城安排上卻很嚴謹。
觀過敵情,轉回軍中,經過商議,朱儁帶部佯攻昆陽城東、西兩面城牆,皇甫嵩分兵五千佯攻北城牆,親率兩萬餘人攻打南城牆。
孫堅爭做先鋒,皇甫嵩允了,把他從朱儁部調來,由他率部先擊。周澈則隨著朱儁佯攻,他負責的是東城牆。
計議定了,各部在城外紮營,休憩一夜,次日下午開始攻城。
昆陽城裡的黃巾軍將領雖多不知兵,不會守城,缺少防禦器械,但可能是因為走投無路的緣故,戰鬥意志卻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