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在胡軫的麾下。他倆昨天下午被關羽擊敗,丟人於大庭廣眾之下,牛輔回去後痛罵他倆了半天,嫌他倆給自家丟人,他兩人羞憤難當,憋足了勁兒要在今天的戰場上把面子找回來,所以不要命似的衝在千騎最前,雖然對面的黃巾騎兵已經到了眼前,卻半點也不減速,筆直地撞了進去。兩人用的都是長矛,仗著鎧甲厚實精良,無視黃巾騎兵的刺擊,舞動長矛,藉助奔馬之力瞬間就擊殺了四五個迎面來的黃巾騎士,長矛刺處鮮血飛濺。

緊隨在他倆之後,胡軫、董越部絡繹不絕地衝入了數百黃巾騎兵中,立時人喊馬嘶,兵器交碰,各種聲響不絕於耳,血肉橫飛,戰成一團。

出陣的黃巾騎兵人少,胡軫、董越部的漢騎人眾,且因為經過足夠的提速,漢騎又馬快,且又是好整以待、養精蓄銳多時的,並又是漢軍精銳,並又有兩邊的兩千友軍相助,並又是夜戰,黃巾騎兵完全不是對手。沒過多久,數百黃巾騎士就胡軫、董越部下撕裂,被分割包圍成十幾個小塊,每個小塊外都圍了人數佔有優勢的漢兵精騎,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涼州秦胡精騎,“秦胡”兩個字,胡是指羌人,秦是指邊地的一些因為常年與羌人混居而逐漸羌化的漢人,他們從小就生長在馬背上,年紀不大時就跟著長輩逐獵於野上,打獵和打仗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回事,所以他們天然地精通各種騎兵的戰術,並久經沙場,擅長夜戰,且又佔有絕對的人數優勢,故此對付這區區數百黃巾騎士幾乎是毫不費力。

冀州地處北國,州里的中山、常山等國裡多出好馬,儘管從這些地方來的黃巾兵也擅長騎射,可畢竟不像董旻、牛輔部下的這些秦胡精騎轉戰多地,久經沙場,經驗豐富,兼之不擅夜戰,所以很快就落入了下風。

董旻在側翼觀望戰局,看到這數百黃巾騎兵被擊潰後沒有多加理會,留下胡軫、董越部繼續剿殺他們,自帶本部並及牛輔、徐榮部轉擊黃巾右翼騎兵的主陣。

傳令兵馳奔在數千精騎的各部之間傳遞他的命令,左右兩千騎丟下這數百黃巾騎士,接著向前衝殺,朝黃巾兵右翼騎兵的主陣衝去。

冀州產馬,故此冀州黃巾的騎兵比潁川、汝南、東郡多,不過雖然多,畢竟戰馬不易得,卻還是比不上漢騎人眾,黃巾騎兵右翼的主陣總共也只有兩千騎,剛才派出去了五六百騎,現在還有一千五百騎上下。帶隊的渠帥見董旻、胡軫等這麼快就沖垮了他的前鋒,慌亂了手腳,來不及再整佇列陣,急忙一疊聲的軍令傳下,命各部出擊。

臨陣倉促,又在夜晚,黃巾騎兵右翼混亂不堪。

相比黃巾騎兵的紛亂,董旻、牛輔等部的秦胡精騎雖然剛幫助董越、胡軫擊垮了一部黃巾騎士,現在又是在縱馬衝鋒的時候,陣型卻半點沒有散亂,依然井然有序。

徐榮身先士卒,率領著五百騎士首先突入到混亂的黃巾右翼騎兵陣中,驅馬持矛,呼喝奮戰,進退如風,轉圜如意,擊之無不破。他部下的五百騎緊隨在他的後邊,競銳爭進,呼喝猛擊。

遠處漢兵營的望樓上,從周澈這裡望去,只見整個戰場的西邊現在已經完全陷入了混戰,敵我數千騎兵各逞勇武,廝殺一團,血戰不止,而在這其中漢軍騎裡最顯眼的有三面將旗:李傕、郭汜兩人之旗在被困住的那數百黃巾騎中馳轉迅捷,擊無不破,勢不可擋。徐榮之旗急衝如電掣,重擊如流星,衝刺入黃巾右翼的主陣裡,奮勇前行,千餘敵騎無人可阻其進勢。

聯想到適才徐榮等部在戰前的安穩如山,周澈不覺嘆道:“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西涼精騎是也。馳如狼奔,猛如梟擊,李、郭是也。陷陣攻先,徐榮是也。”

徐榮當先奮勇,董旻、牛輔、段煨麾軍四進,激戰半個時辰,先是胡軫、董越殲滅了出陣的那數百黃巾騎兵,繼而全軍鼓勇,併力合擊,大敗黃巾右翼騎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夜裡火中,屍橫遍野,傷馬哀嘶。

黃巾右翼的騎兵紛亂敗逃。董旻分了數百人騎去追擊逃跑的敵人,餘下的人騎皆轉向黃巾軍的中軍步卒主陣,不過沒有馬上出擊,而是暫下馬歇整,等待皇甫嵩的軍令。

早在胡軫、董越圍擊那出陣的數百黃巾騎兵時城上的張梁就坐不住了,垂城而下,至城外黃巾兵的主陣裡親自坐鎮指揮,這時見勢不妙,他急令步卒各部嚴陣以待,調集了一批盾牌手、弓弩手到右邊,以防董旻、牛輔等再來衝擊本陣,同時調動左翼的騎兵,命令他們出擊,卻不是擊秦胡精騎,而是令他們擊漢兵的右翼。

黃巾軍的左翼已經敗潰,不能用了,現在黃巾軍的主陣就像是一個斷了一臂之人,那麼要想扳回局面只能以牙還牙,把漢兵的右翼攪亂,也斷漢兵一臂,如此,方有可勝之機。

不過,皇甫嵩老於軍事,確是不會給黃巾軍這個機會的。

早在張梁調動其左翼騎兵前,他就已經傳下了軍令,命右翼的三河騎士出擊,趁勝直進,希望能把黃巾軍的左翼也擊破。如果再把黃巾軍的左翼也擊破,那麼黃巾軍的步卒陣地就暴露在了漢兵的眼前,到那時候,左右用騎兵衝之,中間以步卒擊之,必勝無疑了。

只是可惜,三河騎士不如秦胡精騎精銳,並且數量也遠多於秦胡精騎,又是在夜中,調動起來沒有那麼快,所以直到張梁的命令傳到黃巾的左翼騎兵那裡,三河騎士才剛出陣。

出陣慢,就給了黃巾左翼騎兵準備之機,而又同時黃巾軍的騎兵部署正好與漢兵相反,卻是精銳都在他們的左翼,那個丈八左豹就在這裡,如此一來,三河騎士與黃巾左翼騎兵的戰鬥就是一場苦戰。

卻說黃巾左翼騎兵陣裡,聞得張梁軍令,丈八左豹立刻呼喝大叫,提長槊,穿雙甲,上馬出陣,率百餘騎最先舉火揚旗出陣,奔行至場中,與衝來的三河騎士相逢。

他著實勇悍,長槊揮動,剛一照面,就輕輕鬆鬆地擊落了數人,馬不停蹄,向漢軍右翼騎兵的陣中深入,跟在他後邊的百餘騎都是從冀州黃巾騎兵裡精挑細選而來,專用在苦戰時陷陣破敵,亦各勇武無比,跟隨在他的馬後。就像是一支離弦的利箭。

便如徐榮剛才撞入黃巾右翼騎兵時的輕快也似,這股騎兵也幾乎是毫無阻礙地就撞入了漢軍右翼騎兵的陣中。

……

在前邊觀戰的漢軍軍官馳馬轉回營中急報:“賊騎丈八左豹率百騎逆擊我軍右翼,其勢甚銳。”

現在是深夜,皇甫嵩雖高處望樓之上,出擊的兵士裡又有專人多舉火把以照亮,可畢竟不是白晝,不能把整個戰場都看得清楚,所以他在前線佈下了不少觀戰的軍官,好能及時地得知前線到每一處戰場、每一個戰局的具體情況。

剛擊潰黃巾的右翼騎兵,黃巾的左翼騎兵就還以顏色。

周澈遠望漢軍右翼的戰場,說道:“我說怎麼在賊兵左翼潰敗後居然還有賊騎敢主動出陣逆擊我軍,卻原來是丈八左豹。督帥,此賊驍悍,非猛將不能殺之。”

皇甫嵩心道:“卻不知賊軍把這丈八左豹放在了左翼,要能早知,我該把董旻、牛輔部放在我軍之右。”不過現在後悔也晚了,而且戰場上本就沒十全十美之事,皇甫嵩又不是未卜先知,又怎會知道這個丈八左豹會在黃巾軍騎兵的右翼?再則說了,丈八左豹不過是個勇夫罷了,人力有時而窮,就算他再驍勇善戰,勇如西楚霸王在被重圍後最終不也是落個自刎烏江?

皇甫嵩因令道:“命右翼騎兵選用猛將精銳圍擊,先殺了這個丈八左豹,再擊賊之左翼騎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