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鄉長職責(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這些錢還只是“按律徵收”的,當朝廷有事之時,又常會“賦斂不時,律外收取”,而執掌收取賦稅的官吏也多為貪汙不法之人,“矯為詔令,妄作賦斂”、“貪聚無厭,掠奪百姓”之事,各地郡、國皆有。——天子都明碼標價地在公開賣官了,難道還不允許臣下“私斂”?況且說了,若不“私斂”,又怎能買官?若不“私斂”,那買官的錢又從哪裡賺回?
此外,又有徭役,此亦有秩和薔夫的本職之一。
如此種種,賦稅、徭役,年復一年,永不停歇,對黔首來說固不堪其負,但對負責這些事的有秩和薔夫來說,卻正說明他們的職權之重。
其雖“職斯俸薄”,為“廝役之吏”,然而卻可以直接決定轄內民戶之命運。並且,職雖低,卻也有升遷郡縣,經受“察舉”一步登天的機會,如前漢之名臣張敞,本朝之大儒鄭玄,便都任過鄉薔夫。又因此,雖為賤職,卻歷來都被本鄉豪民競相爭搶。
也就是周澈出身周氏,背景夠硬,殺賊的功也夠大,才能以一個外鄉人的身份接任本鄉有秩。倘若換個別人,千難萬難。
……
來到鄉舍中,周澈出示了郡守的任命書,命黃敘、姜楓、邢剛等幫著鄉吏將諸箱文牘、冊籍一一搬到眼前,細細查驗無誤,這才算辦完交接,本想再看看鄉舍的規模、佈局,許陽早不耐等了,扯住他就走,口中叫道:“這鄉寺又跑不了,明天再看不晚!快走,去我家飲酒。”
許陽拽著周澈出了門,偷覷黃敘一眼,見他牽馬跟上,鬆了口氣,衝許甲、許乙使個眼色,擠眉弄眼地說道:“你們先回去將酒席布好,我等隨後就來。”
他二人心領神會,急衝衝應諾先行。
周澈被許陽拽著出了鄉寺的門,笑道:“子明,我現在還不能去你家。”
“為何?”
“今來上任,下車伊始,三老、孝弟、力田皆長者,乃鄉人父兄,不可不拜訪。”
鄉三老和裡父老一樣,都是本地民眾的精神領袖。“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置以為三老”。不過和裡父老不同的是,鄉三老雖也是民舉,不算國家官吏,卻有官印,並且用的是正方印,規格要比有秩高。有秩用的也才不過是半通印。
鄉三老的基本職責與裡父老一樣,都是“掌教化”,“為眾民之師也”,有些具備一些學識的還會在鄉間授學,“教誨後生”。
此外,其職還有“解訟理怨”。“聽訟”本是鄉薔夫的工作,但因鄉三老多由德高望重者為之,其半民間的身份,較之鄉薔夫也更具親和性,所以鄉民們如有糾紛,常不尋薔夫,而找三老。
另外,又有和鄉薔夫一起參與祭祀之責。逢上久旱雨澇之時,郡縣常會令鄉薔夫與鄉三老祭祀上天,以求風調雨順。
孝弟和力田兩職是鄉中獨有。“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孝弟就是孝順父母,善事兄長;力田就是勤於耕作,安守本業。鄉三老是每個鄉都有,孝弟和力田則是按戶口設定,有的鄉有,有的鄉沒有。本鄉是大鄉,此兩員皆全。
鄉三老、孝弟、力田乃是由朝廷所立之道德楷模,為促進教化,朝廷給了他們很高的地位、諸多權益以及褒獎。在設三老之初就規定“勿復徭役”,前漢至今歷代對此三員的賞賜連續不斷,包括賜田、賜帛、賜爵、賜錢、免租等。武帝“喻三老、孝弟以為民師”,非常尊崇。
此三員,特別是鄉三老因其卓然的地位,在鄉間有著很強的號召力,也因此,上至郡守縣令,下到薔夫里長,每有新任者,大多都會在第一時間與他們見面,一來表示謙和,尊敬父老;二來,比如郡守縣令也可藉此問當地習俗風情,百姓疾苦。郡守縣令的官位高,可以召見,薔夫里長的職位低,且平時之工作更需多倚仗鄉三老的合作,往往就會親自上門拜訪。
周澈是個外鄉人,來本鄉任職,在日常工作上更需要得到鄉三老的配合和支援,因此他絕不敢大意,絕不會“未見長者,先去飲酒”。
許陽知勸他不住,悻悻說道:“你要去見三老?……,我可不陪你去。你自己去吧,我回家等著你。快一點!莫讓酒肉熱好,再又涼了。”
他在鄉中為非作歹,名聲很差,鄉三老沒少訓斥他,當然不肯主動上門找罵。不過因三老的威望很高,他雖厭煩其人,倒也沒有口出惡言,加以辱罵。
周澈心知肚明,笑道:“好!”為表敬重,先又回寺中脫下常服,換上官衣,叫邢剛領路,與周倉、黃敘、姜楓等往三老家中去,一邊走,一邊回憶本鄉三老的資料。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