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縣君問對(第2/2頁)
章節報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區區一亭,十里之地,些微成就,怎敢當此美譽?澈家長輩,祖,少卿、宣光公,皆清白謹慎、美質貞亮;澈家同輩,伯若、仲渝,無不英才卓躒、志懷霜雪;澈家晚輩,叔達諸人,亦皆沉敏有識、磊落奇才。澈何德何能?不敢當此美譽!”
“周君謙之過甚。地雖十里,亦十里之宰。君家雖前有大賢、後有俊傑,然而以你治理橫路的才幹而言,也許尚不及前賢,但絲毫不遜同輩!……,去年,你隨伯鉉即周鼎)來見我,自求為任職亭部,說不願為案牘勞形之吏,而願為俯首做事的亭部,並舉了陳留仇季智作為例子。老實說,我初不以為然,以今觀之,君非大言,果有幹才。……。周君,你可知我今日請你來是為何事麼?”
“不知,請縣君示下。”
黃琰沒有直接說,而是問道:“君曾舉仇季智為例,定然知道仇季智的事蹟了?”
“是。”
“仇季智為蒲亭長時,以德化人,考城令王渙聞其名,署為主薄,當時問他了一句話:‘你在任亭部的時候,聽到別人的過錯後,不給他治罪,卻用德行來感化他,莫非是缺乏像鷹鸇一樣的威猛心志麼?’……,周君,你知道仇季智怎麼回答的?”
“季智答曰:‘以我之見,鷹鸇雖威,不如鸞鳳之美’。”
“然後呢?王渙又說了什麼?”
“王渙因而說道:‘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遂以一個月的俸祿,資助他去太學讀書。”
“周君,你家學淵源,自不必去太學求學,但我雖不才,卻也想學一學王渙,不使他專美在前!……,我今日請你來,便是為了此事。”說到這裡,黃琰含笑看著周澈。
仇季智的故事,周澈非常熟悉。早前,陳松也曾以“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這句話來勉勵過他。
這會兒聽完黃琰的話,他心中想道:“聽這話風,似是想要拔擢我?”抬起了頭,望向黃琰,說道:“仇季智是陳留先賢,澈才疏德薄,不敢與他相比。王渙為政嚴猛,卻是不及縣君寬容。……,縣君言欲如王渙,不知是何意思?”
“我門下主薄不缺,而主記剛剛因病告歸。君若有意,我虛席以待。”
果然是想拔擢周澈。主記是“門下五吏”之一,乃是上官的親近之臣。從亭部一下被拔擢為主記,可謂“一步登天”。周澈心道:“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蒙縣君厚愛,澈真才疏德薄,不敢擔任此信任之職,怕誤了縣君。”周澈作揖深拜道。
“好吧。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如此,我就不強求了。”黃琰略帶失望道。
................
從縣衙官寺出來的時候,周澈並不後悔,倒是代縣君送他的那位圓滑縣吏有點為他遺憾,說道:“縣君要拔擢你為門下主記,周君卻怎麼拒絕了?我知君有大志,橫路雖好,只有十里之地,哪裡能比得上輔佐縣君,主宰百里之縣呢?……,周君,要不你回去再考慮考慮。”
“君之好意我心領了,但還是那句話:去亭部是我主動要求的,從就職到現在還不滿三月,桑苗、備寇諸事都只是剛開了個頭,尚沒有收尾,因為清貴的主記之職就將此職捨棄,匆匆離任,既非‘義’,也有損聖人的教導:‘有始者必有終’。……,且待澈將橫路治理穩當,再說此事不遲。”
縣吏肅然起敬,說道:“君不以亭部為輕,不以主記為重,言出必行,有始有卒,真古之特立獨行者、今之豪傑之士也。”
“君謬讚,愧不敢當。敢問君之大名?”
“江夏黃祖,我字敬忠”
“我字皓粼。見過敬忠兄!”
“皓粼兄!客氣了。”
黃祖將周澈送到縣衙官寺門口,兩人作揖相別。
……
因為周澈很少休沐回家,故此剛才在與黃琰辭別時,黃琰特地準了他一天假,交代他回家看看。周澈不是個矯情的人,雖然拒絕了接受拔擢,但對黃琰的這個好意並沒有完全拒絕。離開縣衙的大門,上了大道,正準備往岐陽裡去,迎面來了三四個人。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