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汝南局勢漸穩定 潁川勢態陷膠著(第2/4頁)
章節報錯
“為了何事?”
“探騎回來了。”
這是大事兒,不能不去。探馬歸來,必帶回有黃巾軍及郡中各縣的情報,周澈道:“公達!隨吾去郡守府吧。”
荀攸智謀出眾,這個時候就需要他的分析能力了。關於荀攸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這還要從幾天前說起,且說那一夜周澈派了方悅前去潁陰召請荀攸。
方悅來到荀家院外,下馬敲門,荀攸與妻子剛剛睡下,披衣而起,出來開門。
方悅行了個禮,拿出拜帖開門見山地說道:“在下方悅。君可是荀公達先生?吾家將軍有請先生去陽翟一趟。”
“聽聞今天陽翟城裡亂了一天,人人自危。夜聞敲門之聲,已讓人生疑;聽是什麼將軍相召,越發古怪。里諺雲:‘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這大晚上的相召作甚?”荀攸心裡嘀咕。
“可是哪位將軍?”
“度遼將軍周皓粼。”
荀妻在室內,只聽到了方悅說話,不知來者是誰,甚是擔憂,見荀攸回到屋裡,拽住他的衣袖,不想讓他去。
荀攸大笑說道:“你自嫁給我後,飢一頓飽一頓,吃了多年的苦。今夜,我要借皓粼之力,致於青雲之上了,以後可以錦衣玉食地養你了,你卻怎麼反而阻我?怎麼?你寧願吃糟糠,不願食膾炙麼?”
“夫君此話怎講?”
“周皓粼回來了,他必是見我解除了黨錮,所以舉薦我,故有召也!”
“周君?在君不是在幷州麼?”
“前幾日陽翟城中亂了一天,晚上週皓粼到郡,顯然是太守遇到了大麻煩。我剛才問了前來相請的方君,皓粼剛到郡裡不久。他方到郡府,太守即召我入見,如此急促,說明你的夫君我,要得郡朝大用了!”
荀攸智謀過人,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出仕,不是沒有出仕之意,而是因為朝廷黨錮,沒有機會。
此前,同族的荀彧雖然先後舉薦過他,奈何時任太守給的職位太低,他雖為寒士,自恃才高,卻也不屑去要,今夜方悅奉周澈命令前來請他,他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出:這一回必是能得重用了,故而毫不猶豫,當即令妻子取來冠帶衣服,穿好,又從牆上取下幾年前周澈贈給他的百鍊長劍,坐在床上,抽劍出鞘,對著室外的落雪,彈了一彈,吟道:“藏劍十年兮,一朝露鋒!”
辭別妻子,帶劍出了院門,隨方悅前去太守府的路上。
在去路上,荀攸他細問了陽翟的情況,神情變得嚴峻起來,嘆道:“我向來自負智謀,與皓粼相交數年,今日方知他遠勝於我。”他嘆的不是周澈在陽翟的應對處置,而是周澈竟然早在幾年就未雨綢繆,查清了波才、波連的黨羽,這份“遠見”讓他歎服。
他不由想道:“前幾年,皓粼巡察潁北,至陽城時,似對鐵官刑徒甚感興趣。莫非,他那時就看出了太平道將要造反麼?”
……
在中軍帳周澈向各部交代完畢,他與荀攸、方悅、王慧四人騎上馬,同那小吏齊去太守府。
正晚飯的時候,經過幾天的激戰,波才終於帶兵退卻,百姓暫時放下了心,家家戶戶炊煙裊裊。若在此時於城中催馬疾馳,或會給百姓帶來不必要的驚擾。波才的麾下都是烏合之眾,雖然算上精壯、連帶婦孺號稱十萬之眾,圍城亦長達六日,但畢竟不是正規軍,缺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對城內的民居並沒有造成什麼損害。
現在他兵馬已退,行走在城中,除了街上比較髒亂,時不時有巡邏的郡卒經過,並及偶爾會碰上幾個負了輕傷的郡卒、民夫閒走之外,大眼看去,竟已與往日並無太大的不同了。
不管戰爭多麼激烈,戰爭總有離開的那一天。
已是三月中旬,不知覺間,天氣漸漸轉暖。落日餘暉灑照街上,閃耀人眼。
周澈策馬徐行,迎對細細的晚風,聽著馬蹄得得之響,聞著道旁里巷中傳來的黍米之香,感受著這難得的戰後平靜。
荀攸似乎與他頗有同感,隨行在他的馬後,一路上亦無一言說出,直到了太守府門外,方才開口說道:“這歸來的探騎也不知是否帶來了汝南的訊息?”
不管是波才還是劉闢都主力尚存,只要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肯定能把潰散的部眾重新收攏,這是郡朝諸人的共識。不管探馬帶回情報是什麼,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周澈方才所說的:“此賊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寧”。換而言之,至少短期內,在朝廷的援軍到來前,潁川、汝南的戰亂絕無平息的可能。
公家的事既已不須多想,那麼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周氏全族都在安成,周澈很擔憂。
不過荀攸他則更擔憂的是整個帝國的局勢:“太平道信眾遍佈天下,作亂者定非僅潁川一郡,也不知探騎有沒有帶回三河、汝南、南陽、陳留、陳國諸郡國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