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讓食與卒同甘苦 夜襲親臨共赴險(第1/4頁)
章節報錯
黃巾軍如潮水一般的攻勢直到戌時方停。初春時節,白天短,夜晚長。黃巾軍撤下後不久,天色就冥暗下來。邢剛、嚴偉各提了兩個高大的木桶,放到桓玄的身邊,裡頭是剛剛熬好的肉羹。任義捧個籮筐跟在後頭,筐裡放了幾十張胡餅。肉香、餅香頓時瀰漫入空氣之中。這是桓玄等人的晚飯。
守了一天城,桓玄累壞了,強撐著立在堞口處,看著黃巾軍士卒成群結隊地撤退遠去後,這才將環首刀插入刀鞘,倚著城垛坐下,用鼻子嗅了嗅香味,笑道:“今兒伙食不錯啊,還有肉羹?”昨天只是米粥而已。
他接過筷箸,在木桶裡攪了攪,煮得通紅的肉塊在濃稠的湯汁裡上下翻滾:“咦?是牛肉?”
在農耕社會里,牛是重要的勞動幫手,依照漢家律法,是不能妄屠牛的。
任義放下竹筐,答道:“桓君兩天一夜沒下城頭,與賊兵血戰,力保城池不失。縣裡的百姓、士紳十分感激。這牛,是張家、袁家、陳家等豪族大姓得了太守的許可湊出來的,總共湊了十頭,現都在城下拴著呢,特用來給桓君、周君、袁君、陳君等改善伙食。”
周湧、李鍾、袁堯、陳佑、文瀚、許陽等人從遠處、近處走了過來。
聽見任義的話,陳佑笑道:“這麼說來,還得感謝賊兵圍城,咱們這才能吃上一頓牛肉羹。”
陳家也算本郡大族了,饒是如此,平素也很少吃到牛肉。
“十頭牛?都宰了麼?”
“哪兒能一次宰完!只宰了一頭。”
“全在這兒了?”
“總共分成了四份,每面城牆都有。”
桓玄點了點頭,抬眼瞧見七八個提桶拿筐的壯勇經過,知那是給郡兵們送飯食的,伸手把他們召至近前,探身往桶裡看了看。
桶裡裝的飯食和昨天給士卒們吃的一樣,有麥飯,有豆羹。筐裡放的是麥餅。
麥飯、豆羹皆為底層百姓日常的吃食,也是郡兵們平時的伙食。周澈任亭職時,也常吃這類食物。
他沒說什麼,只對這幾個壯勇道了聲“辛苦”。搞的這幾個壯勇受寵若驚。
等他們離開後,桓玄親手取了木椀,先給文瀚盛滿,說道:“今日與賊鏖戰,文君履險不顧,奮殺在前,臨強敵而不退,遭圍攻而愈勇,只我親眼所見,就有十餘賊兵死在了你的劍下。與文君較之,我慚愧不如。這第一碗肉羹,非卿飲不可!”
文瀚不客氣,扔下短劍,接過木椀,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讚道:“肉香四溢,湯汁濃郁,真美味也!”問任義,“這是誰熬製的?莫不是太守府裡的膳夫麼?”
任義笑了起來,說道:“俺適才與老邢、阿偉去城下拿飯,見只這牛肉羹就足足做了七八桶,加上幾千守卒的伙食,擺了一大片。太守府裡的膳夫還要照顧太守飲食,哪裡有空忙這些?是袁功曹招募來的那些壯勇們熬製的。”
文瀚甚是詫異,晃了兩晃木椀,說道:“竟是壯勇做的?哪個壯勇?有這等手藝。”
在他與任義說話的空當中,桓玄又盛好了好幾碗肉羹,分別遞給袁堯、陳佑、周湧、李鍾。
周湧抿了口肉羹,吃了口肉塊,品了下味道,笑對文瀚說道:“文君,這肉羹調料放得太多,肉半生不熟,勉強下腹罷了,哪裡稱得上‘美味’二字?你之所以覺得好吃,依我看啊,沒別的緣故,只一個原因。”
“什麼原因?”
“餓得狠了,吃什麼都香!”
眾人放聲大笑。
文瀚雖被周湧調笑,也不著惱,學桓玄的模樣,倚著垛口蹲下,大口大口地將椀中肉羹喝完,隨手遞過去,說道:“桓君,再來一椀。”
桓玄何許人也?周澈安排在老家的“顧命大臣”。
細說起來論家世,桓姓也是大姓,是本朝帝師之家本朝經學大師桓榮,字春卿;譙國龍亢人今安徽懷遠龍亢鎮),建武十九年,光武皇帝請桓榮入宮教授太子劉莊,從此恩遇日隆。桓榮與子鬱、孫焉教五位帝王經書,被譽為“三代御先生,五位帝王師”,官至少傅,孝明帝時封關內侯,龍亢桓氏由此出名。所以桓玄與本地袁堯、陳佑等士族子弟不相上下。
論名望,現在是名動郡中,威震諸縣,城頭諸人中,也只有成名已久的袁堯可與他一比。
論地位,前揚州軍司馬,今郡兵曹椽,儘管在郡朝中的位次低於袁堯,但以如今的實際權力而言,其實反勝過袁堯。
論功勳,這兩天平輿所以能穩如泰山,多賴他排程指揮、拼殺奮戰。
他肯在自己吃飯前,先親手給諸人盛飯已是不易,便是袁堯、陳佑,在接木椀時也很是客氣遜謝了幾句,唯獨這土豪文瀚,半點不客氣,對待桓玄的態度與以前在周澈家初見他時一模一樣,絲毫沒有改變。
桓玄沒有在意,又給他盛了一椀。
侍立在桓玄左右的韋強、慶鋒、李鍾等人瞥了眼文瀚,也沒怎麼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