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真發財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澈吩咐完周倉後,就和諸人出了沈家莊園,一到莊外,圍觀的百姓一陣歡呼雀躍:“巡察英明啊!俺們要在家裡擺個長生牌位。”
縣人們的歌頌歡呼讓周澈頗覺慚愧,他不認為自己當得起他們如此的稱頌。雖然慚愧,但聽著這從遠處傳來的歡呼,他還是忍不住有些喜悅,覺得冒險殺沈汛這件事沒有做錯。喜悅之外,他隱隱感覺到,似乎有一種奇異的情緒在他的身上萌芽、滋長。
他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種情緒,只覺得這種情緒讓他坐立不安,熱血慷慨,讓其覺得他現在做的事似乎很有意義,讓他覺得他自己活得很有價值。就像在來沈莊的路上時,他對荀攸說的那句話,這種情緒激發著他,刺激著他,讓他覺得“便是死在這裡,也值了。”
甚至,相比那時,於此時此刻,這種情帶給他的衝動更加強烈。因為那時百姓們唱的歌謠是荀攸編的,而這會兒百姓們的歌頌卻是自發的。
周澈意識到了這種情緒的可怕,居然能夠讓他放棄他一直以來“只求保命”的想法。他握緊了拳頭,輕微的戰慄,非因害怕,而是激動。他不打算反抗這種情緒,反而很樂於受其推動,哪怕最終會被推向未知。因為他很清楚,這種情緒是對的。
可是他卻搞不明白,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該怎麼稱呼“它”?它又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以前沒有,在聽到百姓們的歡呼聲後卻一下子就冒出來了?他感到很奇怪。
其實這也不奇怪,只是周澈在目前的狀態下無法做深入地思考而已。
如果能靜下心,深入地想一下,他很快就會發現:這種情緒的名字叫“使命感”,換而言之,也可稱之為“以天下為己任”,來自他穿越以來的所學、所見、所聞。
他穿越以來,發現漢代士人皆是文武雙修,讀的都是“聖人之書”,學的都是“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的正道,遠非明清時期的酸腐之儒。豫州汝南、潁川又多大賢名儒,不乏捨生取義、慷慨赴死的烈士,比如荀攸的從祖父,“八俊”之一的荀昱不就是因謀誅宦官而與李膺同死的麼?還有周澈的族公周乘是被故太傅陳蕃所稱頌;又常聽聞各地名士守道不移、視死如歸的事蹟。在這樣的環境下薰陶下,周澈漸漸地覺得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當為中華之強盛而奮鬥。
就像荀攸說的:“立德立功立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本就是當世有節操計程車大夫們的人生觀。“以天下為己任”、“為民請命”本也就是士大夫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之所以周澈以前沒有清晰地感覺到這種情緒的存在,是因為他前世大多數的時間是朝九晚五的工薪狗,與外界的接觸不太多。雖然有做志願者去支援西南教學,但是每見西南貧苦地區的百姓,欲助卻又無能為力,只能在心中默嘆的悲哀;在自請為亭部後,先在橫路亭,又在安成東鄉,如今又在潁北,兩年多里,他廣泛地接觸民間底層,看到了太多的民生疾苦,這種情緒已在積蓄力量,而最終到今天,在接連兩次聽到百姓們的歡呼歌聲後,使命感終於被激發了出來。
此前,周澈滿門心思都是保命,現在,在聽到縣民們的歡呼聲後,他卻似乎在突然之間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比保命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價值和意義。——當這種情緒平息後,當因這種情緒而帶來的衝動和激情退卻後,若再把活著卻庸庸碌碌和死了卻轟轟烈烈擺在他眼前,讓他選擇,他或許不敢保證還會有此時的衝動和慷慨,但至少現在,他傾向於後者。
百姓們的歡呼聲漸漸地消散了,應是他們聽從了輕俠們的勸說,各自歸家去了。
入夜已深,夜風漸涼,堂上的燭光隨風搖晃。周澈慢慢平復了心情,收拾起衝動和慷慨。為百姓們做事的感覺當然很好,可是要想為百姓們做更多的好事,首先得讓自己更加強大。
而要想使自己更加強大,或許在太平時代會有很多種方法,而在亂世即將來臨之際,只有一條路:不斷地擴充自家的實力。而又如果想擴充實力,有一樣東西必不可缺,那就是:錢。
在守財奴眼中,錢是寶貝;在周澈眼中,錢是工具。有了錢,就能養更多的人,就能換來兵器、就能換來鎧甲、就能換來糧食。所以,這沈家是絕對不能放過的。沈家世代冶鐵,必家財鉅萬,就算不能全部裝入自家口袋,也要狠狠地撈上一筆。
周澈吩咐田豐帶一隊人把沈家的家底查清楚,列個清單拿來。別的不管,只記金銀珠寶、兵器良馬。用了一個多時辰,田豐把沈家翻了個底朝天,在樓閣屋舍裡找到的財貨倒是不多,大頭在後院的地下庫房裡。來回報時,他們四人魂不守舍,語無倫次,只會一遍一遍地重複:“太多了,太多了。”周澈親自前去察看,也被嚇了一跳。知道沈家有錢,沒想到這麼有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偌大的庫房裡,一半堆的是銅錢,有些錢串因為放的時間太久,繩子都腐爛斷掉了。
另一半放的是金銀珠寶、珊瑚美玉、綾羅綢緞、兵器鎧甲。
金銀珠寶、珊瑚美玉被放在架子上,用漆盤盛著。十幾排高達五層的架子被放得滿滿堂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金銀晃眼,珠光寶氣。綾羅綢緞裝在箱子裡,好幾十箱。
兵器鎧甲橫放在架子上。兵器多為刀劍,少數矛戟,沒有弓弩。可能是沈家的冶坊不產弓弩。鎧甲不多,只有五件,而且都是兩當鎧。兩當鎧由胸甲和背甲兩部分組成,是一種適合騎兵穿戴的鎧甲,應是沈家備打獵所用的。火把的光芒照射下,鎧甲上光彩流轉。
周澈試著用佩刀砍了一下,甲上毫髮無損。荀攸識貨,讚道:“此甲必是以百鍊精鋼製成。”
“煉”,即“取精鐵摺疊鍛之”。“煉”的次數越多,鋼就越好。以刀劍論,卅煉的刀劍就是良兵了。這五領鎧甲竟都是通體用百鍊精鋼製成,實在難得。難怪沈家在不穿用時,珍而重之地將之藏於庫房。周澈暗呼僥倖,這鎧甲若被圍攻他們的那些沈家人穿上,只一人就足以突破周倉和郭強的防線了。
兵器百餘件。
和劍比起來,周澈更喜歡環首刀。環首刀和劍的形狀差不多,直刃,與劍不同的是隻有一面開刃,背脊厚實,適合戰場劈殺。他隨手抽出一柄環刀,伸直在眼前,側眼看刀的背脊,很直,拿在手裡舞了兩下,輕重合適,沒有失調之感。他令郭強:“抽你的劍出來!”待郭強將劍拔出,提刀劈下。刀劍相撞,刺耳聲響,郭強的短劍被劈出了一個深深的口子。圍觀諸人齊齊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