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婚事敲定(第2/2頁)
章節報錯
周乘說道:“你回家去罷。完婚後,到洛陽好好做,萬事務必小心,不可落人把柄,損我周氏清名。”在他們這些經歷過滄桑,深諳世情的老一輩眼裡,宗族的名望比一切都重要。名望在,就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名望若墜,萬事皆休。
周澈恭謹應諾,倒退出堂,接著他又去周倉家,找其父周鼎。
一番見禮後,周鼎單刀直入般對周澈道:“沒有?你可知,你和袁家的婚事差點黃了麼?因為你誅殺季氏的手段,過於剛強。”
“啊?”
周鼎說道:“袁家一生謹慎,他家四世三公,靠的就是處世圓滑。十常侍張讓喪父,郡中名士無一人去者,唯袁家獨往弔唁。何也?當時張讓炙手可熱,故稍讓之,以全家族。那與乘公在袁家,袁本初之弟公路他就說:‘周家子酷烈行健,此非保家全身之道,招他當我袁氏婿,也許會讓我的從妹成為寡婦’。”
周澈不知該如何回答,唯唯諾諾,說道:“是,是。澈知錯了。府君也教諭過澈了,日後吾當改刑戮為仁愛,以禮讓化民。”問道,“既然袁家如此想,緣何?”
“緣何沒有取消與你的婚約?……,你猜猜。”
周澈和袁家的人都不熟,唯一一次還是在亭部被袁術嘲諷,他試探猜道:“可是為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是因為袁家女。”
“是因為袁家女?”
“這袁家女真是有德啊!你應當把她快快迎娶過門。”
“當日堂上,袁家長輩以及袁本初兄弟,正說道你過於剛強,只見袁家女從幕後出來,對堂上諸公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朝聞道,夕可死。周君今誅滅不法豪強,為民解倒懸,國人歌之。小女嘗聞民言:他治鄉時亦能行禮教,春秋斷獄,鄉民稱頌。這說明他不是一味行事酷烈啊。孟子云: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每聽到濁吏、豪強殘民的傳聞,吾為女子,亦氣憤填膺,況周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酷烈猶可改之,無好惡則非人也。小女寧嫁酷烈,不嫁非人。又且,周氏名族,天下敬之,與我家三代交好,況且我與周君乃是指腹婚約,若因此事復又毀約,恐為世人譏’。”
“袁家長輩聽了她的話,這才改變了主意,沒有將與你的婚約取消啊。”
周澈大為驚奇,心道:“袁氏女才十六七歲,就有此等眼界?”
復又一想,又覺得也許是袁氏女有眼界,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她的年紀。花季少女,閱世不深,又識字讀書,應該正是處於崇拜英雄,喜歡幻想的時候,袁家長輩看到的是自己“不懂保身全家”,說不定她看到的卻是一個“英雄形象”,故而說“周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
這兩種可能都有。不過,她最後一句話說的卻是很對,袁家若因為自己在鄉野誅殺不法豪強,將其滅族的事而將婚事取消,傳出去,肯定會引世人非議。袁家之所以改變主意,恐怕不是因袁家女前邊的話,而正是因為這最後一句話。
周鼎喟嘆道:“皓粼,雖因袁家女之勸,袁家沒有取消與你的婚約,可是他說的也不錯啊。不避強御固能得美名,卻也是取禍之道啊!主家周恂的父親是怎麼身亡的,你忘了麼?你今天去見家長,有沒有發現他又老了幾分?你在誅惡救民,在道理上來說你是對的,他身為家長,不好阻攔你;可是你這麼做,卻極有可能會給你自己惹來殺身之禍!你回去罷,好好想想。”
“是。”
.拜別周倉家後,回到自家院子,周澈覺得有點累,可他心不在焉的原因卻非在此。他到底是從後世穿越來的,縱使受到了當世的一些影響,縱使也知道當世男子能娶妻、可納妾,對士族大家來說,婚姻更多的是結為姻黨,利益聯盟的關係,想起濯清、想起那個書齋遇見的俏皮姑娘,畢竟有點放不下。
想了會,用後世的話安慰自己關了燈,被子一蓋,啪啪啪,還不是都一樣。
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燥熱,周澈想完事情,才發覺自己汗水溼透了衣袍,逐解開衣帶,準備出去衝個涼。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