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太守、縣令的車隊多停,三人略微敘談了兩句,周澈即前行引路,帶著車隊去鄉舍。

其時天剛正午,陽光明亮,一月底的春風帶著寒意拂過道旁的麥田,攜來一股清香之味,撲入諸人鼻中。

袁耀指著田野道:“遠望麥田,鬱鬱蔥蔥,壯婦送水,農夫勤勞,好一派生機勃勃之相。,皓粼,來你鄉前,我跟從府君先去過平輿的幾個鄉,雖也都不錯,但和你這裡相比還是有所不如。”田間有農夫在耕作,看見太守、縣令的儀仗、車騎行至,都丟了農具,匍匐拜倒。

周澈謙虛說道:“我接任本鄉鄉長才一個月,尚未及施政。這都是前任鄉長秦波的功勞,我不敢居功。”

“捕滅季氏也是秦波的功勞麼?”

周澈答道:“季氏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多行不法之事,因此招來了滅族之禍。《國語》:‘臨禍忘憂,是為樂禍’。他們家族的覆滅,既不是秦君的功勞,也不是我的功勞,而是他們樂禍自取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咦?季氏既然這麼壞,那為什麼秦波在任鄉長時卻沒有將他們誅滅?……,皓粼,你的意思是說秦波不如你麼?”這個問題很尖銳,聽起來像是袁耀故意為難周澈。

高宣和其他人聽到此問後,不約而同地想道:“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如果承認袁耀說得對,承認秦波不如自己,未免過於自大,給人一個抨擊前任的不厚道印象;而如果不承認,又未免過於謙虛,弱了周氏的名聲。

周澈卻神色不變,徐徐說道:“秦君儒雅,喜勸人善,希望能用文德來感化季氏。這一點,我不如他。我為了別的百姓著想,雷霆誅惡,殺一儆百,這一點,他不如我。”

其實對周澈盡滅季氏一族這件事,縣裡、郡裡,甚至是州刺史聽說了,雖覺得周澈殺戮稍盛,但在瞭解過季氏的種種罪行後,大體上是贊同的。

這會兒眾人聽完周澈巧妙的回答,袁耀、高宣兩人相顧對視,皆面露微笑,又都想道:“此人不但敢作敢為,而且有機變之才,不愧周家子。”袁耀哈哈一笑,說道:“秦君勸善,皓粼誅惡。兩人平分秋色,不分高下。”

袁耀說完後,他左顧右盼,觀賞田間之景,突然想起一事,又開口問道:“皓粼,我聽說離你鄉不遠有處山林,其中多有飛禽走獸,是個打獵的好地方。你有沒有去過?”

“你說的這個山林我知道,鄉中也曾有人約過我去,只是我一直忙於鄉政,未得閒暇,故此至今尚未去過。……,怎麼?袁功曹想打獵麼?如果有興趣,改天等我休沐時你再來,我陪你去。”

說起那片山林,周澈還真是準備以後只要有空就常去打獵。

當然,不是為了去玩兒,而是為了操練。奉他的命令,前幾天招募來的二十個人,這二十人中大半都是武勇的輕俠,剩下那小半部分也是從橫路受訓部民中選出來的佼佼者,俱皆武藝嫻熟,沒有必要再在刀槍拳腳上下功夫了,唯一需要繼續操練的是他們的戰陣能力,而要想訓練戰陣,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圍獵”。

隨後眾人一路談談說說,引著太守、縣令的車駕來到鄉舍。

鄉舍小,容不下這麼多人馬。王赫、黃琰從車上下來,只帶了各自的門下五吏和幾個重要的隨行吏員進入院中,命餘下人等暫在鄉舍外等候。

登入堂上後,王赫命周澈將本鄉的亭長、里長俱皆召來,並遣人專程去把鄉父老田寬也請來。在此期間,本鄉的遊徼趙迪和鄉置的置薔夫、置丞、置佐諸人聞訊,紛紛趕來。一時間,把個不大的鄉舍撐得熱熱鬧鬧。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