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馬政事宜(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澈接待完秦家的人,為安其心就留下了他們帶來的禮物,然後親自將他們送出院外,正要折回院中,聽見馬蹄聲響,循聲望去,卻見是許陽帶了三四個賓客驅馬來到。
許陽直驅馬奔到周澈近前,方才勒住坐騎,翻身躍下,隨手將韁繩丟給隨從賓客,站在鄉舍門口,先跺了跺腳,往手上呵了口熱氣,說道:“這兩天又冷起來啦!從我家來這兒,只才幾里地,就凍壞我了。”發完牢騷,朝地上吐了口唾沫。他也不避諱守門的老卒,直接對周澈說道:“皓粼,我有一樁大買賣。你想不想做?”
“什麼買賣?”
“馬匹。”
“買馬?賣馬?”
“買馬。”
周澈笑道:“你可是認識了北疆的馬商?想從馬商手裡低價買馬,再轉手倒賣?”
許陽搖了搖頭,說道:“非也非也。”
“那是什麼?”
許陽瞥了一眼伏跪在門側塾內的老卒,拉住周澈,往院內走,令隨從候在院中,登入堂上,與周澈兩人相對落座,這才繼續開口說道:“我說的買馬,不是從北邊馬商手裡買,而是從鄉人手裡買。”
“鄉人?”周澈徹底糊塗了。
馬為六畜之首,乃是兵甲之本,兩漢民間的養馬業一直都很繁榮。幽、並、涼、冀諸州和關中地區都有著許多水草茂盛的草場,許多豪門大族專以畜牧為業。如中興功臣,大名鼎鼎的伏波將軍馬援,年輕的時候一個人跑到邊郡去從事田牧,“至有牛馬羊數萬頭”。帝國朝廷、軍隊、地方、民間所用之馬大部分都是從這些地方來的。
與這些地方相比,汝南地處內地,雖也有少數的豪族自己養馬,卻都是小打小鬧,根本不上規模,無法與邊地相比。也就是說,要想要在汝南做馬匹生意,只有一個辦法,即從北邊馬商手裡低價買進,然後再高價售出。此時聽許陽意思,他卻竟是打算從本地鄉民的手裡買?
本地鄉民的馬漢高祖初年,由於缺乏馬匹,難以編置一支強有力的騎兵,無法抵抗匈奴的入侵。為此,便致力於馬政建設,大力發展養馬事業。
漢高祖時,丞相蕭何作漢律九章,創加廄律,制定了有關養馬的法律。呂后時,又明令禁止母馬外流,以防止軍資遺敵。漢文帝即位後,曾因養馬費糧,一度限制馬匹的發展,晁錯發現後,馬上建議“令民有車騎馬者,復卒三人”,鼓勵民間養馬。漢文帝接受他的建議,下令用免役的辦法促使民間養馬,史稱“馬復令”,民間養馬之風再興。漢景帝時,衛綰建議,“禁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史稱“馬弩關”。漢景帝又在秦邊郡牧馬苑的基礎上,“益造苑馬以廣用”,擴大邊境遊牧地區軍馬牧場的規模。國家的軍馬養殖因此有了長足的進步。
問題中原養的馬只是駑馬,這買來又有何用?還能再轉手賣去北地麼?
周澈問道:“子明,我不明白的你意思。你說從鄉人手裡買馬?”
“對。”
“賣給郡裡。”
“賣給郡裡?”
許陽拂開袍袖,撐地起身,往院外瞧了眼,見無外人,摸著腰中玉帶,搖搖晃晃地走到周澈榻前,半跪坐下,將手放在案上,傾身向前,附到周澈耳旁,低聲說道:“我得到訊息,朝廷又要在並、凉等邊郡用兵,天子欲想收回‘河套故地’所以要征馬置辦新廄。”
周澈說道:“用兵?這才剛剛平定羌亂幾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