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23點發我都牙齦腫痛上火了。五千字大章奉上。求點選求收藏求推薦

就在周澈煩惱之際,有七八人騎著馬從南邊過來。騎馬和走路聲勢不一樣。七八個人騎馬,聲勢比幾十個人走路還大,並且等行到近前,眾人看得清楚,那幾個騎士皆持弓挾箭,佩戴直刀,殿後的一個並在馬鞍前橫放了一柄長戟。

場上慢慢靜了下來。

騎士們催馬向前,昂首挺胸地從亂哄哄的里民們身前經過,來到周澈前頭。領頭的呼喝一聲,諸人齊齊下馬。領頭之人,周澈認得。那天他與陳松、劉需去查封姜家時,姜家聚集了好多當地輕俠,這領頭之人正是那日最後在姜家院外的“抽刀”之人。

這人大聲說道:“在下南凌,拜見澈君。”帶頭跪拜。跟著他來的那幾個人隨之拜倒在地,參差不齊地說道:“在下某某,拜見澈君。”

這叫南凌的接著說道:“凌等聞亭部召人備寇,不自量力,特來投效,祈望澈君不要嫌棄凌等無能,將俺們收容。”

來的這七八人都是熟人,大多見過兩次了,一次是在姜家,一次便是在亭舍被圍時。——拿著長戟的那個和跪在他邊兒上的兩人,則是第三次見面。前天陪著姜俏送衣物、吃食來亭舍的就是他們倆。他兩人還真是說到做到,前天說會來參與“備寇”,今天就帶人來了。

周澈回禮笑道:“又不是頭次見面,何必拘束禮節?諸位皆壯士也,你們能來,我十分感謝。今年‘備寇’又多三分把握!……,諸君,快快請起。”

鐵哲、鐵溯兄弟以及本亭的姜楓朋黨,等他們見禮畢,迎接上來。鐵哲笑道:“阿凌、阿波、阿凱,早知你們要來,俺們兄弟便不來了!”

“為何?”

“誰不知你阿凌技擊第一,誰又不知你阿波、阿凱昆仲‘大戟強弩不可當’?”

前後加到一塊兒,前來參加“備寇”的姜楓朋黨計有十三四人,此時圍聚在周澈的身邊,聽鐵哲說完都是哈哈大笑。有強橫者凝視周遭,一副驕傲自滿,瞧不起諸里民的模樣。

鄭季憲也湊了過來。他見周澈茫然,知道他沒聽懂,當下笑著解釋道:“南君精擅手搏,鄉人稱之‘技擊第一’。高家兄弟一個擅用大戟,一個專精強弩,鄉人稱之‘大戟強弩不可當’。”

“技擊”,即徒手搏擊。高家兄弟就是前天給姜父送東西的那兩個人,也即拿長戟之人和剛才跪在他身邊的那人,一個叫高佳波,一個叫高凱平。

周澈恍然大悟,所謂“技擊第一”、“大戟強弩不可當”云云,顯即南凌和高家兄弟的綽號了。他讚歎地說道:“我觀諸君器宇軒昂,已知皆我安城虎賁也。卻不知南君、高君昆仲更有此美稱。有諸位前來,料彼寇賊今年定然不敢犯我邊界了!”

人都愛聽好話,聞他誇讚,諸人更是意氣風發。南凌瞧了眼亂糟糟的諸里民,問道:“這是?”

“噢,這些都是我們亭中各里選出來參加今年‘備寇’的人手。今天是頭一天,我想把他們先按本里的籍貫排好隊伍,編定屯、隊,以方便日後的演練。”

南凌請纓,說道:“既如此,請澈君旁觀,凌來代勞!”

周澈招人備寇的本意就是為了打造自家班底,見南凌自告奮勇,當然不會拒絕,正好趁機機會看看他的才幹如何,說道:“那就有勞南君了。”

南凌轉過身,先不理會諸裡的里民,而是指揮隨他同來的幾人在路對面劃出了六個區域,每個區域前留下一人,隨後來到諸里民的前頭。他常來橫路亭,認得諸裡的里長,一個接一個地叫出他們的名字,說道:“勞煩帶貴里人站去某某處。”

被他點到名的“某某”,即他先前留在各片區域前的人,聞聲俱皆應道:“這裡!”

他們一行八人,騎馬持兵,捲土奔來,本已先聲奪人,兼之又都是本地有名的輕俠,橫路亭的里民都認得他們,不敢違拗,聚在一塊兒說話的不說話了,彼此怒目相對的不相對了,皆按照他的吩咐,老老實實地跟著本里的里長去各片區域站定。

周澈心道:“我示好彼輩,本是圖其勇力,倒是沒料到他們比各里的里長說話還要管用。”

里長雖然帶著官身,但里民們與之同居一里、日日相見,見得多了,自然就敬畏不足。況且,各里的里長都是本里人,與大部分的里民們又或有親戚、或為族人,有道是:“熟不拘禮”,何況親戚、族人?里民們有時候不太把他們的話當回事兒也是有的。而南凌等人不同,一則是外亭人,二則“威名遠著”,里民們難免會有懼怕。一旦懼怕,當然就聽話了。

用了沒多大功夫,各里的里民都站到了指定位置,不復方才亂哄哄的局面,整齊了許多。

南凌歸來複命:“澈君,各里皆已站好。接下來怎麼辦?請吩咐。”

當日在姜家時,面對陳松等人的到來,南凌的表現最憤怒,甚至拔了刀,周澈一直以為他是個莽撞的武夫,此時見他三言兩語便將諸里長、裴元紹、慶鋒等人半晌沒做好的事兒做好了,不覺對他刮目相看,心道:“小覷他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是從前世穿越來的,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客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養成了“彬彬行禮”的習慣,對著當時人、當地的土著,他總是保持著一種“客氣”,而這種行為,落在別人的眼中就是溫文有禮,比如岐陽裡的里長,就誇獎他是周氏諸子弟中最有禮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