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編練民兵(第2/3頁)
章節報錯
裴元紹說道:“話是這麼說,但咱們只是個亭舍,沒有權力長期扣押人犯。若是被縣中知曉?”
橫路亭是個野亭,遠離縣治,但這不代表縣中就對其不聞不問,就像郡中有督郵日常巡查各縣一樣,縣中也有椽吏日常巡查各處鄉、亭,武柏被關押的事絕對瞞不住。瞞不住還算好的,弄不好,縣裡會派人把武柏帶去縣中盤問。到那時,一切不都露餡了?
周倉笑道:“武柏這類人欺軟怕硬,也就能欺負欺負寡婦孤女,把他關個十天半月的,慢慢整治收拾他,便以後放了他走,借幾個膽子他也不敢亂說!……,何況,昨晚之事他到底聽見了沒有,咱們還不知道,老裴,何必胡亂猜測呢?”
周澈叫他們來是為商議“備寇”,不是為商量怎麼解決武柏這個麻煩的,聽他們爭論了幾句,他自有主張,笑道:“裴君所憂有理,元福、阿強所言亦有理。不過以我看來,你們都忘了一件事。”
裴元紹、韋強問道:“什麼事兒?”
“昨晚上的主角不是咱們,而是姜楓。”
裴元紹、周倉立刻恍然。韋強沒聽懂,問道:“什麼意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姜楓為了救父,敢獨身來見咱們;他的朋黨為了助他,敢聚眾衝擊亭舍。就算武柏聽見了昨晚的動靜,除非他不要命了,否則怎會胡亂說話?”
姜楓和他的朋黨都是“輕生尚氣”之徒,就算武柏聽見了昨晚之事,如果他敢告密,別的不說,便只姜楓就不會放過他。——武柏雖然無賴,也算輕俠一流,對姜楓等人肯定十分了解,不會想不到這一層。所以,正如周澈所言:除非他不要命了,否則定不敢亂說,必守口如瓶。
也正因為想到了此層,周澈對“武柏”並不在意,不覺得他是個麻煩。
慶鋒、韋強等人都道:“君所言甚是。”
“裴君以為呢?”
“聽了澈君這麼一講,是俺多慮了。”
“那咱們言歸正傳?”
“正要請教澈君召我等前來,是為何事?”
“前幾年大疫,盜賊蜂起,藏匿山林,待到冬天,或會剽掠亭部。我等既為亭部,吃朝廷俸祿,便有保護一方的職責。如今九月,正是繕五兵,習騎射,以備冬寇之時。前日,阿慶曾有此議,因忙於姜楓案,無暇顧忌,今時稍閒,我決定開始著手。”
韋強猛地一拍大腿,頭一個贊成,說道:“正該如此!”
慶鋒亦道:“前幾年的大疫死者極多。別說貧家了,一些中家都因為操辦喪事而典賣宅地、蕩盡家產。相比鄰近諸亭,本亭還算好的,即便如此,也有幾十戶住民破家。安文裡、坪北里、坪南里都有人棄家遠走,不知去了何處。”
周倉說道:“但凡棄家遠走的,十之八九聚集草澤、淪為寇賊,現今天還暖和,路上行人也多,他們尚能行劫道中,等到冬天,大雪封路之時,確有可能會剽掠鄉里。……,去年,鄰近的亭部就被盜賊搶掠過。”
裴元紹是“求盜”,在治安這一塊兒,他是話事人。周澈問他:“裴君以為如何?”
裴元紹沒有意見,說道:“澈君不說,俺早晚也要提議。只不知澈君的章程如何?”
“元福你說,是個什麼章程?”周澈望著周倉。
“三叔,我往年是按裡抽人。本亭共有六個裡,按照住戶丁壯的多寡,每個裡抽出不同數量的精壯,多則十餘人,少則七八人。……,去年總共組織了五十餘人,剛好編成一隊。”
軍中編制,最低為“伍”,五人一“伍”,兩“伍”一“什”,五“什”一隊。一隊五十人。
只組織了五十餘人?這和周澈的預期有點差距。
他沉吟說道:“每個裡抽選的精壯,多則十餘,少則七八,是不是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