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春秋大義(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說熬了一宿,周澈沒打算睡覺,只是小眯了會。
大白天的睡覺,不太合適。“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如果傳出去,定然會被人嗤笑。他回到南屋,從行李中找出件袍子穿上,踱步到前院。
時辰尚早,前院諸人多還在安睡,只有慶鋒起來了,正拿著掃帚在院中掃地。
“澈君,這麼早就起來了?”
周澈笑道:“阿慶起的不是更早?來,我幫你。”拿了個陶盆折回後院,從井中打了水,端過來,用手撩著,灑到地上。兩個人一個掃地,一個灑水,很快把前院打掃乾淨。盆中還剩了點水,周澈見院門已開,便走到門口,潑到了外邊。
此時天未大亮,晨曦在東方展開,映襯出遠處山林如黛,襯托出近處田野青翠。諸個裡落如星羅棋佈,散佈田野間,偶有雞鳴犬吠的聲音從其中遙遙傳出,沒有喧鬧,給人靜怡的感覺。院舍前的管道上沒有人,向南北延伸,望不到盡頭,仿似一條黃帶,將大地分成兩半。
又一個漢帝國的早晨,和往常一樣,悄悄地來到了。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這天氣,就要冷起來了。”涼涼的晨風吹動周澈的衣袍,他沒覺得涼,反而精神一振。
慶鋒說道:“可不是麼?秋分都過了,沒兩天就是寒露。莫看中午的日頭還毒,說要變天也是快得很。”
晨光漸漸亮了起來,貼在天邊的月弦,先是變成淡淡的一抹,繼而消失不見。東方雲霞燦爛,光芒四射,一輪朝陽躍出了地面,給山林、給田野都染上了紅彤彤的色彩。
慶鋒拄著掃帚,站在周澈的身邊兒。兩人一時都默不作聲,靜靜地觀賞這大自然瑰麗的景象。
周澈捏了捏手中的雜草,聽著慶鋒白話春去秋來,想到姜楓因老父受辱,就憤而殺之,心中感慨兩漢以孝治天下,孝武皇帝又獨尊儒術,《春秋》大義以及諸經講義非宋明之解。
姜楓之所以會這麼做,與當時的風尚有關:“《春秋》之義,子不報仇,非子也”。
《春秋》講了很多復仇的故事。董仲舒說:“《春秋》之義,臣不討賊非臣,子不復仇非子也。”
周澈忽然回憶起在洛陽的時候,聽到過洛陽太學生談論過時任九江太守的陽球,也是因為年少時父母受到侮辱而殺人。
陽球,字方正,漁陽泉州人也。家世大姓冠蓋。球能擊劍,習弓馬。性嚴厲,好申、韓之學。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結少年數十人,殺吏,滅其家,由是知名。
因這種風氣,社會上廣泛存在對復仇者的同情和支援,當時的官吏如果給復仇者減刑或者放走他們,會得到民間的稱讚。
如和周澈同郡的郅惲為友人董子張復仇。
董子張的父親被鄉人所害,後來董子張生病,快死了,郅惲去看他,董子張歔欷不能言,郅惲對他說:“我知道你這不是在哀傷你要死了,而是因為你的父親仇還沒報,你活的時候我不能幫你,你快死了,我幫你復仇。”說完就帶賓客去殺了董子張的仇人,取其頭來見董子張,董子張見而氣絕。
郅惲時為縣門下掾,是個縣吏,去縣中自首。縣令有點遲疑,惲曰:“為友報仇,吏之私也。奉法不阿,君之義也。虧君以生,非臣節也。”趨出就獄。縣令跣足追惲,沒追上,遂也去到獄中,拔出劍橫在脖上要挾郅惲說:“你不跟我出來,我就自殺。”惲得此乃出,因病去。
郅惲是光武帝年間的長沙太守,是東漢初年的名臣,曾因按照規定擋過因為出去射獵而晚歸的光武皇帝入城門,給皇太子教過書。
光武、明帝時的名臣鍾離意也對復仇的人開過恩,他在任瑕丘縣令時,縣人防廣為父報仇,繫獄,其母病死,廣哭泣不食。鍾離意憐傷他,就叫他歸家,使得殯斂。丞掾皆爭,鍾離意曰:“罪自我歸,義不累下。”遂遣之。防廣斂母訖,果還入獄。鍾離意密以狀聞,廣竟得以減死論。
還有開篇幾章曹操四叔嘴裡的胡廣也放過復仇之人。
汝南郡兵曹掾王子祐殺了陳公思的叔父,陳公思就殺了他,為叔父報仇,然後“還府歸死”,“時太守胡廣以為公思追念叔父,仁勇奮發,手刃仇敵,自歸司敗,便原遣之”。
當過平皋縣長的張歆也放過為父母復仇的人。“有報父仇賊自出,歆召,因詣閣曰:‘欲自受其辭。’既入,解械,飲食,使發遣,遂棄官亡命”,後來“逢赦出”,“由是鄉里服其高義”。
陳留郡名士申屠蟠少年家貧,當過漆工,他郡中有一“緱氏女玉為父報仇,殺夫氏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