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好!”

“……”

……

壽安縣衙。

武炎之聽得已經杖斃了蘭縣令,便又安排到:“劉主簿,你速將此事上報洛陽三法司和文昌都臺,再以都畿救災大使之名,將此事發牒附近各州縣。”

“遵命。”

武炎之心想,如今自己殺了個縣令,看看誰還敢違令不遵?

如今這洪災如此嚴重,不來點霹靂手段,如何壓得住?

“走,到新安縣去看一看!”武炎之又說道。

……

汝州。

那王刺史一接到武炎之的牒文,不僅大吃一驚。這個東萊王,辦事果然不同,他剛當官沒有多久,就憑藉手中皇差的權力,抓捕過刺史。這在大唐乃至於大周,都極其罕見。因為刺史也是持節的,本身也相當於欽差。

看來,自己萬萬可大意。雖然汝河受災的情況並不嚴重,自己還是下去巡視一番比較好。

“宋參軍,你速速準備30人,我要到臨汝縣去看看!”

“遵命。”

下午,王刺史帶領30餘人,急速趕往臨汝縣。

天漸漸地晴朗起來,周圍農田一片忙碌的秋收景象。

“宋參軍,臨汝縣的災情處置的如何?”他問道。

“回稟刺史,據該縣報,總共42戶受災,兩人失蹤,災情並不嚴重。洪縣令辦事一向謹慎,刺史公不必擔心。再者,汝州還不及洛州的五分之一,洛州災情如此嚴重,東萊王應該不會到此地來吧?”高參軍很不以為然。

“災情不嚴重就好!不過此事不能大意,我們還是到現場去看看!至於東萊王是否到此地來,誰能說得清。

此人辦事一貫不拘常理,很難說得清。加上他又是皇族新貴,皇帝很愛護武家皇族的,就是宰相也未必惹得起。”

高參軍依舊不以為然:那東萊王莫不是瘋了才會來這裡。

王刺史一些人很快趕到臨汝縣,問了守門的白直,得知縣衙只有湯主簿一名縣官在,其餘的縣官都下鄉去了。

王刺史一聽就放了心。他所管的四個縣裡面,這個臨汝縣令譚傑辦事頗令人放心。

“走,你等四下檢視可否有災民,如果有,立刻拿錢將其打發走,多給點錢也無所謂。”王刺史安排道。

屬下眾人聽得命令,便開始在城內巡視。

王刺史自己也帶了一隊人在城內檢視,湯主簿親自陪同。一圈下來,發覺城內秩序井然,聽湯主簿介紹,得知所有的災民,都已經被譚縣令安排得非常妥當。

就是在城外的一處高處,修建了若幹臨時住房,並且派了兩名戶佐負責向災民分發救災糧。

不僅如此,譚縣令還親自帶人下鄉核查災情,以防鄉下的村正裡正等人弄虛作假。

一行人剛剛看罷,忽然聽到有人稟報:“啟稟王刺史、湯主簿,都畿救災大使東萊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