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洛陽鏟(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炎之一回頭,看見是那張善才,他赤裸著上身,正用汗巾擦拭著臉上如雨的汗水。
他走過去,點點頭:“張兄!這瓦窯生意如何?”
“真的是武郎?小人參見武郎!”他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忽然發現還沒有行禮,於是就給武炎之作揖行禮。
行禮完畢,他接著道:“如今這生意不行哦!去年收成不好,幾年也沒有幾個蓋新房的。小人聽說這官府要燒什麼水泥?武郎給小人也找一個活路嗎?”
那時人們管找工作叫做“活路”。
“這當然沒問題,燒水泥的立窯還要增加一個,我給他們說一聲,你要把這燒水泥的技術學會了,今後也不怕沒飯吃呢!”武炎之道。
“那就多謝武郎了!”張善才一聽,異常高興。
武炎之隨後轉身,把張善才介紹給李少匠。
李少匠笑著道:“這等小事,絕沒有問題,我們也需要他這樣的當地人呢!
有當地人,事情倒是好辦得多,武郎不是說這水泥如何好嗎?今後全國怕是要陸續普及,先學著這手藝之人,可是不愁吃穿的!”
按照武炎之的想法,這燒制水泥的技術,當然是越早在全國推廣越好,這也算是自己的一大功勞吧!
“李公!你們準備什麼時候開始點火?”武炎之問道。
“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十五日後即可以點火,那石灰石和鐵礦石,還有幾天也到了。很快就要開始粉碎拌料,然後進行磨粉的工序。
此事鄙人已經安排了一名署令和四名監作官專門負責此事,請武郎放心。
只要我們能辦的事情,絕對不會煩勞武郎!畢竟武郎也是事務繁忙的!”李少匠很有信心。
……
若幹日後,下午,將作監。
今日依舊是討論大橋的設計方案。
張大匠和你李少匠等人,依舊把武炎之邀請來,作為技術顧問。再加上武炎之本身也是冬官司的負責人,聽取他的意見也是應該的。
依舊是好幾十人在議事房。
這一次,王直官一共帶了五張圖!他是依照武炎之的建議,修改了設計方案,基本上是按照趙州橋的方案來的。
武炎之一一看過後,便開始聽王直官介紹修改後的方案:“我等按照武郎中的意見,對鳳熾橋的方案進行很大的修改。與趙州橋一樣,改為一個大拱,兩肩各設計了兩個小拱,便於洩洪……”
他這次倒是講解的很細!就是那鳳熾橋與趙州橋一樣,採用42道獨立的小拱拼合而成。
這樣每一個拱相對獨立,便於維修,每個小拱和相鄰的拱之間,用大鐵釘進行連線,增強穩固性。
在橋的寬度方向,再用六道鐵拉桿,將這個42道小石拱拴起來,增強穩定性。
基礎的深度為三米,平均寬度比橋拱石擴大了三尺。
聽他介紹完,武炎之覺得不太滿意,主要是基礎,其次就是聽這這王直官年輕時,雖然曾經考察過趙州橋,不過肯定不細。
自己曾經到趙州橋實地旅遊過,記得一些關鍵點,比如那橋頂端是“收了身”的,上面橋拱下端寬度為9.6米,到了橋面,及只有9米。
這樣是為了增加拱橋的穩定性,抵抗地震時,效果會好很多。
至於基礎,這東西還是謹慎一點好,每個地方地質條件差別很大。
趙州橋的基礎很淺,而矗立千年不垮,不等於這鳳熾橋用這樣淺的橋基礎也不會垮。
於是武炎之道:“這橋可以考慮從下往上,逐漸縮小寬度,總共縮小兩尺到三尺。這樣更穩定!更容易抵禦地震和洪水。
至於橋基基礎,我看改日到現場去檢視一番,看看下面的地基如何,然後再決定寬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