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休息日。

武炎之起得很早,今日是他請客。他是直接讓顧志文在星津橋頭董家酒店訂做的飯菜,送到家裡來。這種服務在唐代兩京的大市場裡面,也有提供。這對於當時辦置酒席之人,還是非常方便的。

唐代的大戶人家,一般都是在家裡舉行宴席,在酒肆不多見,一些特殊情況除外。

冬官武攸宜、司屬寺李伯昌、司賓少卿崔士廉、司農少卿鄭文朗、天官員外郎白奉等人都準時來了。

既然是休息日,當然武炎之是安排歡聚的一天。有張泰和顧志文的老僕顧老伯二人提供服務,也剛好能夠忙過來。

臨走時,武炎之給每人送了兩壇徐才新釀造的劍南燒春高度白酒,這東西現在的價格高得離譜不說,還不一定買得到。

當然,送給白員外郎的東西稍有不同,這也是為了幫助顧志文及第。

……

次日,午後廊下食畢,他處理完冬官司的事務,然後到尚方監,安排完孫恆把精通機械、冶煉的工匠,抄錄幾十人的名單備用。

然後要其從中挑選七八名願意跟著他當差的工匠。年紀當然要越年輕越好,這些人今後就是他研發機械的主力幹將。

正當他在剛安排完孫恆的事務時,將作監李少匠親自來請他去檢視水泥爐的建設情況、材料的準備情況。

沒有武炎之的現場指揮,他們信心不足,搞不定。

搞不定?估計是怕承擔失敗的責任吧!

他一望那窗戶外邊,感覺日頭高照,酷熱難當,想不去,又覺得不太好。

畢竟這李少匠都接近六十歲了,人家還要陪著自己到現場呢!

武炎之苦笑這搖搖頭,只得跟著李少匠前去。好在司裡有人給他拿了一把傘撐著,倒是不那麼太熱。

一邊走,他一邊想,看來的今後得陸續培養些這方面的人才,否則萬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還不得把自己累死掉?

……

水泥窯建在城北,隔著張善才他們的磚瓦窯不遠。

這座水泥窯是採用最原始的立窯。

武炎之碩士學習的是冶金工程專業,雖然沒有專門研究水泥燒制,但是對於燒水泥、陶瓷的基本知識,在書本上還是學過的!這要比冶煉鋼鐵簡單很多。

前面講過,這燒水泥,武炎之採用是“立窯幹法水泥”工藝。主要工藝過程是“二磨一燒”。

1、將石灰石、粘土、鐵粉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磨細後,再加入煤粉和一定的水,製成10毫米左右的“生料球”。

2、將此“生料球”放入立窯燒制,在一定的高溫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其就會比變成熟料。因為生料裡面加入了煤粉,其在底火的高溫以及空氣助燃下,會燃燒,從而産生化學反應)

立窯的生料球當然肯定是從頂部下料,從底部卸熟料。

3、將熟料及石膏、礦渣等混合材按比例加入水泥磨機粉磨後得到水泥。

這就是整個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