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陽是建立在洛水兩岸的城市。其沿洛河分為南北兩個部分,中間又被漕渠、伊水等河渠分為了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塊段。

每個塊段內修建有若幹坊,供人居住。當時執行嚴格的“坊市”制度民眾居住在坊內,交易在南北市內),所以每個坊都有圍牆圍起來,坊有四個坊門,每日由坊正按時開關坊門。

武炎之居住在洛水南岸的積善坊一家旅店,該坊正對著皇城端門,過了天津橋,就來到了皇城端門外。

天津橋,是洛陽最大的橋,是當時的“七大建築”之一。該橋分設三橋,天津橋居中,其北是黃道橋,其南為星津橋。

他剛剛漫步上石拱橋,卻看見前面一大隊人馬敲鑼打鼓喧鬧而來!看那舉著的牌子,卻是新科進士們遊街。

“這些進士團的人咱們可是惹不起,快快閃開!”旁邊有人大聲喝道。

進士團?什麼東西?

他只好跟著路人躲在一旁,不過心中有很大的疑惑,免不得要問幾句:“老丈,這進士團是何方神聖?”

那老者約莫六十多歲,頭發已經花白,卻是挑著糖葫蘆在賣。

“小郎莫非是外地來的?居然連大名鼎鼎的‘進士團’都不知道?這進士團,就是專門替新科進士們辦理拜謝恩師、達官貴人等等事宜的。

你想啊,這些舉子都來自四面八方,又是剛及第,哪裡知道這許多禮節?這就需要進士團的人幫著料理一切。當然,每個進士都要交很大的一筆錢呢!”

武炎之一聽,心裡暗道,這不就是與後世的婚慶公司差不多嗎?這拜見恩師,朝廷賜宴等等活動都不可少,自然需要有人來料理。

既然如此,這進士團的人,果然不好惹!因為進士門一般都要拜見宰相,這進士團的頭目肯定有宰相的門路無疑。唐代進士團是一個很有名的組織)

突然,身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武兄,怎麼在此處遇見你?早上沒見你去看揭幕式啊?”

此人名叫顧志文,二十歲,比武炎之大兩歲。他也報考明經科,與武炎之一樣,也是名落孫山。

“我早上起得早,在河邊跑了兩圈,鍛煉鍛煉身體,然後就直接趕去看儀式了,也沒有等顧兄。”武炎之回答道。

其實他倒是說了一半的實話。跑步是事實,不過不是鍛煉身體,主要是避開這顧志文。

因為這幾天都是他請自己吃飯,自己口袋裡面只有十幾文錢,只夠買幾個胡餅的,也無錢回請他!

自己想找一個做富人家教書先生的工作,可是幾天下來,毫無所得!眼看房租還欠著四百文,倒是不知道該如何辦了。所以想著法要躲開顧志文。

還是沒有避開!哎!自己前世好歹也是一家大能源集團的總工程師,年薪二百多萬,沒想到重生到武周,卻連請人一頓飯的錢也沒有,更別提還欠著房費了。

這時顧志文道:“武兄,你看,那走在前面的人,就是今科的狀元崔玉。他可是五姓高門,清河崔氏。

此人不過二十歲,卻是已經是狀元及第!真是人比人,氣死人。你我二人,卻是連一個明經也未中得!看來回去得‘頭懸梁、錐刺股’,苦讀五經才行。”

顧志文不由得連連搖頭。

武炎之心想,你真要是有此決心,別說明經,就是進士也有希望,不過又有多少人能辦到呢!絕大多數人,剛剛發過誓,扭頭就忘掉了。

正想著,那進士團組織起來遊街的隊伍已經到了跟前!

那狀元崔玉看見了顧志文,他是認識他的,便悠然停馬笑問道:“顧兄,前幾日不是說要回晉陽嗎?如何還沒有走?”

顧志文作揖道:“再次恭喜崔兄中得狀元,我明日就啟程回晉陽,就此作別!”

“哦?哎!今晚一聚如何?我給顧兄送行。”他道。

不料他話音剛落,卻被一旁的進士團的領隊給打斷了:“崔狀元,晚上還有事,要拜見吏部員外郎,今科的恩師呢!”

那崔玉猛然醒悟,一拍腦袋:“哦,我差點忘了!那就對不起了,顧兄只有一個人先走了,今後有時間再聚。咦?這位仁兄也是來趕考的嗎?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