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聖元年四月,上午,神都洛陽。

皇城正南門端門外,武則天親自設計祭拜天地的大銅柱天樞落成。

這當然也是為了紀念她以大周替代大唐的萬世功德。

武炎之大病初癒。聽說今日是皇帝武則天為天樞舉行盛大的揭幕儀式的日子,他一大早就趕了過來。自然要來看一下這千年也難得一見的偉大建築。

天氣很好,碧空萬裡無雲。氣溫也就二十來度,這是人感覺最舒服的溫度。

四周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數千北衙、南衙的衛士圍著天樞,將裡面圍成了一個四五百平方米的圓形廣場。

數萬老百姓只能夠站在衛兵嚴密把守的圈外看熱鬧。

老百姓當然都是圈外人!

皇帝武則天還沒有來。

武炎之在擁擠不堪的人群裡,舉目一望,看見五六十米開外,一百多尺高的大銅柱上面,披著黃色的錦緞,讓人看不清天樞真面目。

“咦!這銅柱上面的錦緞怕是也要一百多貫吧?”

“一百多貫?這可是上等的蜀錦細綾,一匹要接近三貫呢!你看,這至少要三四百匹才能把銅柱包裹起來!”

“乖乖!不得了!聽說銅柱就花了十幾萬斤銅,聖上也只得捨得花錢!”

“你個老土!十幾萬斤銅能修得起來……”

幾個人議論著。

武炎之卻在心裡默默估算這銅柱的青銅消耗量:“這東西肯定是銅、錫、鉛合金無疑!高度應該在三十米左右,直徑可能有三到四米。

這銅的比重在8900公斤每立方米,錫的比重在7280公斤每立方米。

依照慣例,這銅柱中,錫的比例不會超過兩成。如果是實心銅柱,算下來要五百萬斤銅錫。

不過估計這大週一年的銅産量達不到這個數,這東西是空心建築無疑。”

正當他在盤算著這銅鐵的消耗量時,人們突然興奮起來,嘈雜聲更大了。

“快看,皇帝出來了!”有人大聲驚叫道。

武炎之順著人們的指點,抬頭望向左邊皇城端門。

果然,無數鎧甲明亮、手持長戟金吾衛士兵開路,緩緩步出端門。

金吾衛身後,卻是數架馬車,每輛車的馬匹四、五匹不等。

從車輛的顏色看,那肯定是開道的高階官員乘坐的引導車輛無疑。

數十支長短不一的銅制號角,吹出響徹雲天的轟鳴聲!

引導車過後,不一會兒,但見六匹白色大馬拉著的一架黃色大車徐徐而出!

這不是武則天的“天子六駕”大輦,還能有誰?

……

車輛停住。

有宦官過來掀開簾子。

梁王、春官禮部)尚書武三思輕步走了過來:“陛下,到了,侄兒給姑母引路!”

“好!”

武則天起身,旁邊有兩個四十餘歲的宮女要來攙扶她,卻被她斷然擺手拒絕:“我身體很好,自己來!”

宮女低頭後退。

武則天今天精神很好!雖然她已經整整七十歲,不過看著也就六十出頭而已。

她身著青色黃龍章紋大裘冕,在金色黃羅傘蓋罩護下,緩緩走向祭祀臺。

一邊走,她一邊問武三思:“三思,聽說大監工毛婆羅略微改變了些天樞的尺寸,最後有多高?總共花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