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觀主張三峰
章節報錯
“原來形意門史上的代掌門是這樣來的,如此說來,形意門真正的掌門人應該是吳越家族的那位創始人老祖宗,只不過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發展成一個門派,也就無所謂掌門人了,到形意門正式建立、並且有史實記載的時候已經是達摩祖師這一輩了,於是後來人接觸到的形意門史便只見代掌門達摩祖師,而不見正式的第一代掌門。嗯,這個謎團如今算是解開了......”狄海感覺心裡通暢了一些,只因這個曾經令他和師傅肖強十分費解的疑團總算有了答案。
“代掌門有了著落,可這失意呢?最高境界失意又是怎麼來的呢?”隨著一個疑問有了答案,另一個疑問卻接踵而來,狄海再次沉浸在了記憶的海洋裡。
銀河系地球星,古中國南北朝時代。
寬廣的長江之上,一名紅衣袈裟的光頭和尚正踏波而行,令人吃驚的是,在他的腳下,正有一杆薄薄的蘆葦正託浮著他那肥碩的身軀,劈波斬浪一般的向前急駛。
“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儘管在狄海的歷史記憶裡,早就有著古中國南北朝時代達摩祖師的傳奇故事,但當真正看到這真實的一幕畫面時,狄海仍然免不了瞪大了眼睛,更何況之前的東平古國中已經出現過一次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畫面,不同的是,那一次渡的是東平古國的滄浪江,而這一次卻是古中國的長江。
藍羽竟然不厭其煩的再來第二次?是不是覺得一葦渡江的形象很刺激、很瀟灑?同一種身份竟然可以轉世兩次,看來藍羽對達摩祖師這個角色似乎情有獨鍾?一邊暗暗思索著,狄海一邊繼續下面的歷程。
“他奶奶的梁武帝,竟然不為我所動,有著自己對佛學執著的信念和非同一般的見識,南朝不行,我只能北上到北魏的領域去,我一定要想方設法讓佛宗內亂起來,讓他們的思想信念產生混亂和分歧,最終分裂......”蘆葦上,達摩祖師一邊抬頭挺胸的喝著酒,一邊謀劃著下一步的打算。
此次達摩祖師來到南朝,本來想在梁武帝統治的南方搞出點事來,讓佛宗內亂,梁武帝篤信佛學,整個南朝離政教一體也就一步之遙,可見梁武帝對佛宗的推崇,只要說動梁武帝,改變其對佛宗的立場信念,便可讓佛宗在南方的基業遭受重大打擊。
可在與梁武帝一番唇槍舌劍的激烈爭辯後,發現梁武帝根本不認同自己對佛學新的觀點,仍然堅持老舊的那一套,哪怕達摩祖師舌綻蓮花也不為所動,如此一來便找不到任何機會讓佛宗內亂起來,無奈之下達摩祖師只能選擇渡江北上,到北魏之地去開創一片新天地,與佛宗舊思想、舊勢力一分高下。
“呵呵,藍羽化身達摩祖師打入佛宗果然不懷好心,不僅僅公然違反佛宗戒律喝酒吃肉又好色,還想在思想上讓佛宗產生分歧內鬥起來?這一招可夠狠毒的......”想不到靈界的絕世強人藍羽也會耍陰謀詭計,這一點讓狄海都覺得有些可笑。
狄海深知,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在思想信念上出現分歧,那必將會帶來致命的危機,因為思想往往決定著行動,藍羽的這一招如果成功了,絕對是對佛宗勢力的致命一擊。
果然,達摩祖師在北方四處遊說,並且照樣宣講佛法、建立佛宗勢力,只不過他宣揚的佛法和原來傳入古中國的佛法大相徑庭,越到後來越有著分庭抗禮之勢。
從那以後,古中國的佛宗勢力便不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裂產生了很多流派,各個流派的思想都不一樣,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兩支便是禪宗和密宗,而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達摩祖師,有人說達摩祖師就是禪宗的代表,還有人說達摩祖師什麼流派也不是,他就是一牆頭草、風吹兩面倒的人物。
“呵呵,佛宗產生思想分歧、最終走向分裂這一計劃,竟然還真讓藍羽化身的達摩祖師給折騰成功了,不過,藍羽本就是喜歡開拓創新的人,或許他也是發現了佛宗思想的一些弊端,對佛宗舊思想展開清洗改良也說不定,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藍羽應該還是佛宗的功臣,在分裂佛宗的同時,也讓佛宗思想百花齊放,散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很奇怪,此時的狄海卻突然產生了一種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看法,這讓藍羽的形象不再是陰險卑鄙的那種,而是變得高大起來,難道這是狄海對自己的洗白?
萬仞山,這座山是北魏境內氣勢最雄偉的一座山,因為山峰陡峭筆直、直插雲霄,且數量數不勝數,像極了萬千劍刃的模樣,因而被人形象的稱之為萬仞山。而這裡便是達摩祖師的棲身之地,更是他修煉的道場。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作為佛宗有名的大師,達摩祖師佔據的這座山偏偏不是佛宗的道場,而是形意門的宗派總壇,也是,達摩祖師本就是形意門的代掌門,在東平古國是,在古中國也是。
達摩祖師被後人譽為驚才絕豔的神奇大師,因為他的傳奇故事太多,他不僅是佛宗大師,到處傳教、宣揚佛宗新思想,他還同樣暗中在北魏建立了形意門的基業,萬仞山形意門總壇便是最好的證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很奇怪,這一世的達摩祖師竟然保留住了前世達摩祖師的記憶,對形意拳瞭如指掌,不如此如何又能建立形意門總壇、將形意拳絕學傳承下去?
天門山,這是南朝境內的一座名山,這座山上也有教派勢力,不過,既不是聲勢浩大、如日中天的佛宗,也不是異軍突起的形意門,而是另一個曾經影響深遠的教派——道教。
之所以冠以曾經兩個字,那是因為道教在過去的確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不過,自從佛宗傳入後,特別是在南朝篤信佛學的梁武帝大力弘揚下,佛宗的鋒芒很快便蓋過了道教,梁武帝甚至不惜動用官府力量打壓道教的發展,使得原本鼎盛的道教變得越來越蕭條,有一半以上的道教弟子不得不改投他人門下、以求自保,各地星羅棋佈的道觀有的被人強佔,有的人去觀空,剩下的一些也是風雨飄搖、勉力維持,隨時面臨解散的危險。
如今的天門山道觀同樣是一副慘淡景象,原本有著數百名道士的大道觀,只剩下不到十人,連老觀主都捲起鋪蓋走人了,剩下的這十人就不知是意志極其堅定,還是根本就走投無路,左右反正是留下來了,也算是給道觀留下了一點彌足珍貴的香火。
沒有觀主怎麼辦?好辦,這十人比武打擂臺,最後一個屹立不倒的便是觀主。
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張三峰便成為了天門山道觀的觀主,繼續引領著道觀弟子,堅持不懈的傳承著道教精神。
終於有一天,天門山上突然走來了一名紅衣袈裟的和尚,竟然與道觀裡的弟子發生了爭鬥,準確的說是道觀弟子看不順眼紅衣和尚,欺負他孤身一人勢單力薄,於是上前挑釁,雙方言語不和便大打出手,道觀弟子直接上演了一場群毆,誰讓道教與佛宗已成水火不容之勢,道教更恨佛宗搶了他們的飯碗?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人多勢眾的道觀弟子反被揍得鼻青臉腫,紅衣和尚如同一陣旋風,眨眼間就把道觀弟子們打得東倒西歪找不著北,直接讓道觀弟子傻眼,不過,還是有一人不太服氣,那就是道觀觀主張三峰。
自從在紅衣和尚手上吃了足虧後,張三峰便越發的勤學苦練,將一套太極八卦掌練得爐火純青,準備與紅衣和尚再一決雌雄,誰讓紅衣和尚得了便宜還賣乖,贏了之後竟然還賴在天門山不走了?莫非是想強佔道觀不成?
自那以後,天門山上便經常聽到打鬥廝殺的聲音,那是紅衣和尚施展形意拳絕學和張三峰的太極八卦掌在比拼,還有就是紅衣和尚以一人之力單挑道觀弟子十人組合成的陰陽八卦陣,這紅衣和尚怎麼如此生猛了得?只因他是達摩祖師!
三年前,達摩祖師偶然經過天門山,便發生了上述事件,不過,名聞天下的達摩祖師可不是閒著沒事幹,更不是想強佔人家的天門山的地盤,他賴在天門山不走是想收服道教的這支小隊伍,尤其是觀主張三峰,因為以他的眼力,早已看出張三峰的不凡,絕對是一塊練武的好材料,這樣的天賦極其罕見,達摩祖師想將張三峰收在自己門下,不過達摩祖師也知道,如果不讓張三峰徹底心服口服,他是不會這麼容易就改旗易幟、背棄自己宗門的。
“張三峰,你已經輸給我三十六次了,難道你還不認輸?”這三年裡,張三峰幾乎每個月都要找達摩祖師比試一次,所以也就敗了三十六次,不過達摩祖師也開始焦急起來,因為隨著張三峰功力的日益精進,他感覺到再贏下去已經變得越來越吃力,甚至於他已經準備使出形意拳的最高境界,意境之力了,不如此,便可能有失敗的危險。
第一次與張三峰交手時,達摩祖師贏得太乾脆、太輕鬆了,只用形意拳的神似境界的力量,就讓張三峰乖乖躺地上喊爹叫娘,然而三年過去了,達摩祖師已經使出了化意境界的強大力量,才能確保自己穩贏不敗,但如果再比下去的話,達摩祖師便不敢再保證自己還能贏,除非使出自己的終極力量,形意拳至強的意境之力!
喜歡崛起之藍色天堂請大家收藏:()崛起之藍色天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