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冉閔?(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頁書反感滿清,使勁地黑清,範永年能夠理解,為康熙那些皇帝說的好話,比如說“治天花”這樣的功績,範永年也可以理解為“瑜不掩瑕”,沒必要遮掩。
但那個爭議最大的“冉閔”,竟然也這樣客觀地介紹?
從這些記載中看,冉閔當然不是聖賢好人,在他最初投靠石家時,就曾殺過數萬漢民,這一點,確實無疑。
他屠胡的事情,同樣真實存在,有濫殺無辜的,但對於當時“胡人多過中國人”的情況來說,卻又是功大於錯,客觀上,為延續民族血脈,做出了貢獻。
畢竟,當時的異族,那是真的兇殘、殺人、吃人、為了打獵就把河北搞成原始森林,那是真正的民族危亡之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胡人、羯人裡,有許多可以說是歐洲人,並沒有都融入進了後來的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冉閔做出“屠胡”的舉動,無論是從當時,還是從現代來說,對於這個民族來說,都是一件大功。
只不過,在這樣的大功映照下,冉閔身上的“黑點”自然也就更加引人注意,隨便哪件拿出來,發生在別的英雄身上,都已經足以讓其身敗名裂。
這樣充滿爭議的冉閔,即使是《資質通鑒》也無法定論,以至於主流教科書,都不得不將他忽略。
如果非要確定的話,那以一個歷史讀者的目光來看:冉閔是那個扭曲年代中,一個扭曲的民族英雄。
……
沒有答案!
範永年沒有從《天地》中的冉閔身上,看到林牧對於這個人的答案。
他只看到了《資質通鑒》上的那個冉閔,以及其他一些相對可靠的古人,對於冉閔的種種看法,這些看法甚至只是作為附錄資料,都沒有出現在《天地》中冉閔的“劇情世界”之中。
把《資質通鑒》中的記載當真實的歷史?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妥,但範永年知道這是沒問題的。
研究一個古代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依據有兩個:史書、文物。
那些有關冉閔的歷史裡,《資治通鑒》自然是最知名的,在“司馬光的人品有保證,其寫的《資治通鑒》可信度也應該較高”的情況下,《資治通鑒》就成了相對權威的“史實”了。
也正是在這種大眾認可的思想下,《宋史·嶽飛傳》、《明史》、《清史》才不被真正的學者認可,但又不得不捏著鼻子,從那滿篇假話中,苦尋那一線可能的機會。
這是正派史學研究者的風格,現在卻出現在了“一頁書”身上!
那個害自己聲敗名裂的一頁書,就彷彿對一切偽飾都厭惡至極,只想尋得最真實的“冉閔”一樣,將這個爭議極大、又功蓋千古的神將再現眾人面前!
“一頁書,你想改變‘冉閔’、‘五胡亂華’的誤傳,可你改得掉這百年的宣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