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都是史學家(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就是多!
各種資料如翰海煙雲,研究一輩子都研究不完,是其他朝代歷史學者夢寐以求的。
但也正因為其內容太多,導致種種爭議不斷。
一方面,是清朝官員對於朝庭無比滿意,因為只要不反清複明,隨便你當官的怎麼折騰老百姓,只要不是天怒人怨的地步,都基本不會受到太重的懲罰。
這樣的情況下,史官怎麼會不懷念‘康乾盛世’?
這是主流史書的格調,自然顯得清代皇帝一個個聖明無比。
可歷史這東西,只要不是強力禁止,那麼在數之不清的資料中,幾乎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比如說《李朝實錄》中說朱棣淩遲三千宮女,這事情為什麼說他是假的,因為除了這本《李朝實錄》,在其他史料中,根本就沒見到相關的佐證。
殺了這麼多的宮女,清朝史官總要有記載吧?宮中大幅度缺人,朱棣第二年選秀女總要波及天下,在其他資料中有所體現吧?
這些資料都找不到,所以說‘朱棣淩遲宮女’的事件是假的。
相同的理由,清朝史官想把滿清皇帝都誇成聖明天子,但在其他種種毫無關聯的書裡,卻是根本體現不出說這種‘聖明’,無法自圓其說,說不清的矛盾記載,所以清史雖然多,但在一些特定的史料上,反而有更多的爭議!
……
我的一些宋朝歷史的同學,常常抱怨自己學業的艱難,說自己研究嶽飛有多麼痛苦。
一方面,是嶽飛的種種傳說,是其後代岳珂美化後的家集,被元朝史官直接拿去當了史實,也是我們今天最為瞭解的岳家軍故事。
另一方面,嶽飛死時,秦檜這貨還是宰相,其子侄裡有做史官的,因此記錄中,都是秦檜多麼忠君為主,嶽飛怎麼恃功自大、不忠不臣,這也是現代一些學者,說‘嶽飛之死,是他自尋死路’的史料依據。
於是,後代的宋史研究者,就只能在這美化、醜化的兩條路上,可憐地猜測、尋找那一鱗半爪的歷史,偏偏這些內容又少,養不活幾個史學家,堪稱苦逼到了極致。
但要我說,明、清史才是最坑爹的,看著能養一輩子,其實就是在自己打嘴炮!
你有你的‘史料’佐證,我有我的‘正史記載’,真要拿出來,三天三夜都講不完,想說服對方?
勞資就抱著自己這些‘歷史記載’,任你說得天花亂墜,又有毛用?”
……
“哈哈”,任丁苗苗先前心情再是異樣,見到這樣的史學內部的撕b矛盾,也是忍不住笑出聲來。
她算是明白了範永年為什麼這麼牛氣烘烘,在這風口浪尖上正面硬肛無數網友了。
人家說的確實是“史料”,說不清的“史料”,你可以罵他讀了死書,但你沒法在人品上說人家,因為人家就是研究這個的,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
“服了!很好奇啊,你說林牧要怎麼收拾這個範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