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君子愛財(三)(第1/3頁)
章節報錯
佟秉清笑道,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就靠那一處關口掙錢養家供朝廷,咱們可得罪不起。”
“‘閩黨’在朝中人雖不多,但真要被逼急了,整起人來可真是往死裡整,當年那自殺的朱紈不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譚綸當年巡撫福建時就說,‘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海貿不但是福建人的錢袋子,還是他們的刀把子。”
“月港位於九龍江入海處,既無直接的出海口,又非深水良港,其所在漳州更是地處偏僻,交通不便。”
“而先帝卻擇此港為開海口岸,存的就是‘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心思。”
“福建人要知道咱們秦王有這本事,能透過晉商把他們在海貿上的生意搶去了,不把秦王府掀了才怪!”
佟秉元亦對佟正釗笑道,
“就是,你說秦王可憐,福建人說不定還覺得自己可憐呢,咱們北方雖不富裕,但至少還有田種,他們那兒幾乎全部是山陵丘野,想種田都沒得種。”
“而且月港的海貿表面上雖看著紅火,朝廷管得卻嚴,聽說福建人凡是想要在月港出海,首先要在自己所在裡鄰勘報保結,然後向所在道府提出申請,在道府批准後才能由海防發給船引。”
“而且這個‘出海船引’,普通福建海商是申請不到的,一般是要由牙商或洋行出面作保,才能獲得批准。”
佟秉清點頭介面道,
“是了,這個‘出海船引’且了不得,出海器械、貨物、姓名、年貌、戶籍、住址、嚮往處所、回銷限期,俱得填寫明白,一樣不得遺漏。”
“出海回來還要交‘引稅’,除此之外,這出海的商販還有嚴格的地域限制。”
“具體而言,只有漳、泉兩府的百姓能申請出海,其它地區,包括廣、浙、福州、福寧的商民都不準透過月港出海貿易。”
有了薛為忠先前的相關背景補充,佟正釗對這一點倒理解得十分迅速,
“朝廷也是怕廣浙閩三省的海商因海利抱團,聯合起來要求皇帝進一步放開海禁罷?”
佟秉清笑了笑,道,
“這也不能怪朝廷,廣浙二省的進士多,一個自殺的朱紈就嚇走了多少主張嚴格海禁的官老爺?”
“要是海貿的利潤超過了做官,廣浙閩三省的官老爺們都要求開放南方各省港口為海上貿易往來之地,那咱們大明不就成了洋人的天下了?”
佟秉元贊同道,
“主要是‘浙黨’不好惹,浙江人不但會考試,還能想辦法冒籍去考,聽說現在北京的七十科鄉試中,每科都有浙江人中舉,平均一科中舉的人中,十一、二個都是浙江人。”
“你想想,浙黨要是嚐到了海貿的好處,那會是甚麼情形?更何況,浙江與南直隸相鄰,要是南直隸的三位內閣輔臣也要求放開海貿,那還有皇帝說話的份兒嗎?”
作為一個現代人,佟正釗自然無法理解一個封建農業社會對於海洋文明的厭惡與反感,
“這卻奇了,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倒貼洋人,這是甚麼道理?”
“依我看,南方各省的海禁全部放開了也無妨,洋人能滿世界得傳教做生意,難道咱們大明的海商就不行嗎?”
“要洋人稱讚咱們大明,何必需要倒貼?倘或咱們大明海商能做得滿世界的生意,把全世界的海貿市場通通佔領,難道還怕洋人不來稱讚咱們嗎?”
佟正則在一旁笑道,
“這倒不一樣了,太祖爺倒貼洋人,那是想要洋人來稱讚咱們大明海晏河清。”
“咱們大明海晏河清,就說明太祖爺治國有方,所以這倒貼洋人的主要目的,是要洋人稱讚咱們大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