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面見秦王(一)(第1/3頁)
章節報錯
薛為忠聞言,只是淡笑著搖頭嘆道,
“你這孩子,心氣兒未免也太高了些個。”
三人又說了一會兒話,接著如薛為忠之前所言地過了兩個路卡,便順利來到了西安城下。
佟正釗上輩子見慣了高樓大廈,看厭了櫛比鱗節,就連世界各地的著名景點他都遊覽過一大半,晚明的西安府城在他眼裡,唯一獨到之處,就是時空穿越帶來的那點兒特別的“古意”。
“太祖爺嘗雲:‘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為險固’。”
佟正釗掀起車簾,在騾車的稜稜車輪聲中看向幾乎和現代一般無二的西安古城牆,心中一時感慨,
“聽說洪武初年,太祖爺嘗有意將西安定為我大明國都,只是由於懿文太子在考察關中後意外病故,太祖爺悲痛非常,故而才歇了遷都的心思。”
“可如今一看,西安城牆巍峨依舊,全然不失古都十三朝之風采。”
薛為忠淡笑道,
“聽聞昔年太祖爺攻克徽州後,朱升曾向太祖爺獻一奇策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太祖爺用其策而得天下,是故太祖爺稱帝之後,便在各州府縣普遍築城。”
“因而民間有俗語云,‘漢冢唐塔豬朱)打圈’,說的就是咱們大明城牆之巍峨高峻,可比之漢皇陵、唐寶塔。”
“這西安府的城牆就是在唐皇城舊城的基礎上擴建的,隆慶二年的時候,陝西巡撫張祉還將這西安城牆的外壁和頂面砌了青磚,如今的西安磚城理應是比從前的土城氣派多了。”
說話間,騾車緩緩地穿過高大城府門洞,佟正釗抬頭看去,只見門洞上懸“長樂門”三字,一瞬間竟有恍若隔世之感。
據說李自成當年起義,就是由長樂門攻入西安,當他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時,隨口便對身邊將士言道,“若皇帝長樂,則百姓長苦。”
李自成部下聽聞此言,立時點火燒燬了長樂門城樓。
因此現代西安留存的“長樂門”古城牆,其實是自清代以後,由後人逐步重建的。
此時佟正釗親眼看到了正宗的明朝西安長樂門,這才終於有了“穿越大明而不枉一遭”的切身感受。
與災民遍地的縣郊不同,西安府內仍是一派歲月靜好的祥和景象。
佟正釗看著府城內悠然往來的各色行人,心中不無諷刺地想,這明城牆只擋災民不擋義軍,可真是會欺軟怕硬。
就在佟正釗東張西望地尋找著那座著名的西安鐘鼓樓時,騾車拐了兩個彎兒,在一道“西外門”前停了下來。
薛為忠一挺身,對還在掀著車簾四處打量個不停的佟正釗道,
“到了,下車罷。”
薛文質見狀,忙伸出手去扶了薛為忠一把。
佟正釗仍在不明所以,
“這就到了?”
“到了!”
薛為忠一面在薛文質的攙扶下下了車,一面對佟正釗解釋道,
“這秦王府是昔年長興侯耿炳文在蒙元陝西諸道行御史臺署舊址的基礎上改建的,太祖爺原說‘秦用陝西臺治’,因此秦藩藩邸特被建為‘城中之城’,內為磚城,外為蕭牆,與別處封藩形制皆不同。”
佟正釗下得車來,自有車伕把騾車趕去一邊。
薛為忠從懷中掏出王府文憑,又對西外門的守衛說了兩句話,守衛看了佟正釗兩眼,便點頭放行。
佟正釗心下大定,暗道果然如薛氏兄妹之前所言,近來去秦王府面見秦王的外人不在少數,守衛見怪不怪,這才不多加盤查。
三人走過西外門,入眼便是一條碧波盪漾的“護府河”,河上建梁橋,橋上有廊,既可遮風避雨,又與橋下的護城河園林結為一體。
佟正釗止不住地四下打量,暗道這可是“西安事變”的真正舊址啊,當年馮玉祥督陝怎麼就把秦王府的牆全給拆了呢?
薛為忠看佟正釗張望個不停,以為他是頭一次見到如此富麗宏盛的朱樓高臺,不禁笑著解釋道,
“這是成化年間秦簡王造的河,據說是引龍首渠、通濟渠之水入秦王城護城河中。”
“夏天時,這河中蓮花盛開,香氣襲人,景勝杭州西湖,這河邊的亭臺樓閣,另有消暑納涼之用,秦簡王嘗為此賦詩云,‘紅者惟紅白者白,宮城十里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