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籃都拿過來,我再檢查一遍”,蘇夫人坐在正堂中,吩咐下人,“快點兒的,對了,讓你們去買的驅蚊香買來沒有?”

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廝跑進來,“香買到了,聽說這還是在佛前供過的,不燻人,還能讓人神思清明。”

蘇夫人接過來看了看,誇了小廝一句,直接把買香剩的錢都賞給了他,然後又把三份驅蚊香用油紙包好,給放到三個考籃中。

跟著把考籃中的炭、爐、小鍋子、火石、大米一一檢查過,蘇夫人便讓下人把考籃給送回三個孩子各自的房間。

至於筆墨紙硯這些,都是不用帶的,進入考場後會統一發放。

蘇夫人聽家裡的下人說,府城有賣蔬菜乾、肉乾的,就讓下人出去買了幾大包,當晚又給本就滿當當的考籃中塞進去兩個油紙包。

初八這天,全家人早早起床,送三個考生進場。

花鑲、衛諶、蘇栩三個下場的正主,反而像個局外人,考籃有家人提著,直到他們排隊進入貢院那一刻,家人才把考籃交到他們手中。

考官們早在初六的時候就已經入了貢院,考生們進來時,考場都準備好了,筆墨紙硯清水,一一在考桌上擺放著,另外還有單獨放在一邊的三根蠟燭。

雖然考桌、床板都沒怎麼擦乾淨,不過比之他們當初考院試時,這號房整理的是足夠乾淨了。

花鑲找到自己的號房,記著爺爺的話,先是檢查了墨錠和蠟燭,然後才拿出抹布倒了些清水將整個號房都抹了一遍。

整個清潔後,她點燃一根薰香,這薰香是奶奶給他們準備的,燃起來清清爽爽的還帶著一股淡淡的香,很快兩邊臨近的考房也沾染上這抹清香,簡陋的考房環境都變得獨有雅韻了。

花鑲整理好之後,就把考桌拼好,坐下來閉目養神,不知過了多久,外面傳來腳步聲,又過了一會兒,腳步聲才停在考房外。

“考生出來”,外面有人說道。

花鑲心裡有些疑惑,但還是拿下考桌,這時考房門也被從外開啟,她忙上前一步,跟外面的幾個官員見了一禮。

最前面的人穿著從六品官服,二十歲上下年紀,年輕的臉上卻嚴肅非常,他沒說話,只是拿出當初考生們報名時的資訊單,看著花鑲對照上面的外貌描述。

花鑲心裡打鼓,好在這位官員看過之後,點點頭就走了。

與此同時,有人說了句:“回去吧。”

花鑲拱手行禮,退回到考房內,隨即外面咔嗒一聲又上了鎖。

花鑲:……

這時聽到隔壁的考生也被叫了出來,花鑲才放下心來,這種情況爺爺並沒有跟她說過,應該是今年才有的,或者說是今年的主考官特別嚴。

中午時,花鑲煮了點蔬菜粥,泡著不能久放的驢肉燒餅吃,吃過東西,也沒髮捲,她又整好床鋪躺下舒舒服服地睡了。

這一睡就睡了大半下午,花鑲是被考房被敲響的聲音驚醒的,她揉揉睡眼,下來接過從門上小視窗中遞進來的考卷,跟著是答題紙、草稿紙。

考卷連帶答題紙足有三十多張,花鑲擺好桌板,把答題紙放在身後,開始審查捲紙,這一看,心裡先是一咯噔,繼而是一喜。

鄉試考三場,每場三天,第一場考四書五經義,一般都是考四書義三道,每道不能超過二百字,五經義四道,不能超過三百字,另外一道加試題,以某一時事做賦一篇,不能超過八百字。

但今年的這道加試題,卻是律令大義。

律令這方面,府學裡的老師,還有爺爺,都只是讓他們有了解即可,因為從太祖朝以後,科考中再沒出過一道律令相關的題。

花鑲這些年的學習,也沒側重在這方面過,不過考試前,她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學習時,談到了律令,於是那幾天他們都在看大夏律。

才看過的內容還很清晰的儲存在記憶裡,花鑲看了看,決定先把這個律令大義完成。

只是她還沒看多大會兒,天色就暗下來,為了節省蠟燭,花鑲根據剛剛看過的題意,在腦海中構思答題思路。

夜幕拉下時,她才點燃蠟燭,磨墨動筆。

花鑲從學習起,就養成了寫題時一氣呵成的習慣,因此等她在草稿紙上把律令題寫完,也才用了大半根蠟燭。

放下筆看了看草稿紙上的答案,在心裡默唸一遍,一時間也沒什麼需要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