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化神?養神?狼狽“貝”為奸(第1/4頁)
章節報錯
正所謂神與道同,神的本質就是“法則”、“道”的一種人格化體現。
道法的根本是為符文,此也是為天地規則的一種解釋或者顯化。
雖然兩者之間的差距如同螢火與皓月,甚至於太陽,但其中本質卻是相同的。
而且符文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其可以積累。
符文成“術”,一道完整的符文序列則是為“法”,一道複雜無比而又圓滿自洽的符文陣列則是為“神通”。
如果說符文只是天地至理的一點微不可覺零星碎片,那神通就是完整的一點一撇了。
這也是神通中“神”這個字的意義,神通者通神也。
再往上數門互相關聯的,同一序列的神通可形成大神通,論具體威力而言它並不強過神通本身。
但是對於道的闡述卻更加全面了,大神通便可算是天地法則天地至理的一種體現。
其就算不能視為完整的“道”,那也絕對是一大部分。
修道就是以人身逐漸成神成仙的過程,而修成大神通的大真人,則可說是一位半神或者說是“小神”。
以此來看「請神」這門神通。
張寶仁的理解就是透過不斷與神相合的過程,以此對於神之本質得到理解,最終獲得一縷神性。
這神性大概就相當於神通擁有無窮威力的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本質力量。
而神通他已經練了不少了,練成圓滿也有幾門,神性他也不缺,於是他便想著將“請神”變成“化神”,將請神上身,變成化自身為神。
比如以「隔垣洞見」為核心,最後聯通其他相關神通作一個眼耳口鼻之神。
或是以「顛倒陰陽」這種關於天機命術的神通為核心,獲得更為強大與神秘的變化。
要是其祂神的神力,怎麼也無法比這種同出一源的神通能更加的契合自己。
更為關鍵的是請人不如請己。
在「立正無影」大成,「請神」神通出現之後沒有立即修行。便是因為張寶仁一直在思考著到底該定下哪一種神通。
畢竟這可能關乎著未來的修行之道,容不得絲毫大意。
但是在之後的閒暇之餘幫助‘任何’找回妻女,再梳理其前因後果的時候,意外而得聞的一點資訊,城北的五大邪教一同爭搶‘任婷’。
再加上之前從武宗那裡得出的情報,一幫邪神幾敗俱傷。
這些資訊加上這段時間在這片神賜之地的所見所感,卻讓他不由而醞釀出了一點特殊的想法。
要不要玩一把大的?
比如說…養出一尊符合自己心意的“神靈”出來。
一種褻瀆的念頭讓心跳砰砰砰…的急促了起來,嘴角露出了些許邪惡,些許激動的笑容。
被蹂躪的生疼,卻不敢動彈不敢發出絲毫聲響的小豬,不知是想到了什麼不由而膽顫了起來。
一夜無語。
第二天,張寶仁一早起來,先在旁人的幫忙下梳洗完畢,吃過準備好的飯菜。
然後在知秋三人收拾忙活的時候,便自己搓了一截紅布繩,將小豬崽子牢牢的拴好。
之後牽著小豬來到了院內的小型演武場,打發時間之餘似模似樣的操練了起來。
當張寶仁將那些石鎖石球,梅花樁拳手架等一眾器物都熟悉了幾遍,天地便剛剛清澈了起來。
同時在此時他也等到了已然久候多時的人。
叮叮叮…門前的銅鈴被搖響,聽見動靜的知秋前去開門,不一會兒便帶著一個豐滿風韻的婦人,臉上帶著意外、複雜的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