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火蟾之毒(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初組建“離柯”時,初衷是為了防備“魚腸”組織的暗殺,以便在與前霄外戚和權宦餘孽鬥爭時能夠有用得順手的“利刃”。“離柯”分為“離”和“柯”二部,“柯”部負責保護要員、暗殺敵方重要人員,而“離”部則負責刺探訊息,同時也奉命暗中監督“柯”部殺手的一舉一動。
但當天下大定時,“離柯”就又成了一把懸在大盛開國皇帝劉義臻心頭上的一把尖刀,時時擔心這把“尖刀”會不聽自己指揮,發過來刺向自己。故而“銼平”了這把“尖刀”最為鋒利的部分,轉手交給徐皇後,讓她在危急關頭可以利用這把“尖刀”扭轉局勢。
然而管玉書的金蟬脫殼是劉義臻不曾預料到的,他更沒預料到的是對方居然重新組建了“離柯”,而這個“離柯”比之之前的更具殺傷力,他們的指揮者也比之前的更為優秀。
事到如今,這把“利刃”最終還是揮向了高祖皇帝的子孫,只不過握著“刀柄”的是高祖的二子,而被刺的則是他指定的繼承人。
皇帝劉彥釗“病倒”後,最先察覺出端倪的是便是在太醫署任職多年的老太醫,而他也有另一個身份——前“離柯”組織“離”部的成員。
“柯”部暗殺的手段,除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外,還有一種“柯”部成員鐘愛的手段——下毒。
而“離柯”慣用的毒藥中,除了那些見血封喉、沾之即死的烈性毒藥外,還有殺人於無形的慢性毒藥。這種毒藥見效慢、中毒者不易察覺,等到藥性發作時,幾乎就是迴天乏術。
皇帝中的這種毒名為“火蟾”,“火蟾”是特産於南疆的一種劇毒蟾蜍,將其表皮曬幹之後與幾種藥材混合、研磨製成粉末,無色無臭無味,混在茶水中根本難以察覺。
中毒者一般在兩三天後開始發作,最初的症狀便是發熱、高燒不退,人很快就會陷入昏迷;大約五天之後中毒者體表會出現紅色、黃豆般大小的斑點,這時“火蟾”毒已經滲入人體的五髒六腑,再想施救已經是晚矣。最多三天之後,中毒者便會因髒器功能衰竭而亡。
老太醫看到皇帝的“病症”之後,很快就斷定了是有人對皇帝下了“火蟾”之毒,由於事關重大,他本不敢說出實話;但徐皇後恰巧是先帝指定的“離柯”繼承人,他便向她和盤托出了自己的身份,以及皇帝“病情”的真相。
然而柔弱的徐皇後哪裡想得到自己丈夫竟然會被人下毒暗算,她哪裡會想到竟然會有人拿毒藥來對付當今的天子!如此膽大包天的人又哪裡是自己能夠對付得了的?即便有了“離柯”殘部的助力,她也依然沒有信心可以幫助劉彥釗挺過這一關。
“無論如何,一定要查到誰是下毒之人,務必讓他拿出解藥!”老太醫離開皇帝寢宮之前,徐皇後對他下達了命令。
“火蟾之毒”並非無藥可解,要解其毒,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在毒素擴散至五髒六腑之前,用另一種毒藥“以毒攻毒”,此毒才能解開。而這種毒藥的出處便是“火蟾蜍”的天敵——“花鐵蛇”。
特産於南疆的這兩種毒物生來便是對手,“花鐵蛇”不懼“火蟾蜍”表皮的毒素,它們自身擁有的毒素恰好可以中和“火蟾之毒”。因而當它捕獵“火蟾蜍”時會盡可能多地釋放毒液,直至“火蟾之毒”全部中和後才會吞食“火蟾蜍”。
而“火蟾蜍”為了對付“花鐵蛇”這個天敵,平日裡會盡可能多地進食毒蟲、毒草,積攢毒素,只要“花鐵蛇”的毒液不能完全中和“火蟾蜍”的毒素,捕食它的蛇也會中毒身亡。
這兩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發展成了令人為之色變的劇毒之物,而解開“火蟾之毒”的關鍵就是“花鐵蛇之毒”。
與自然界中兩種毒物的相生相剋類似,用於解毒的“花鐵蛇”之毒不能少於“火蟾之毒”的劑量,否則對中毒者無任何療效。
但“花鐵蛇之毒”更不能過量,因為“花鐵蛇之毒”是比“火蟾之毒”更為劇烈的毒藥,一旦過量,中毒之人就會因為蛇毒而迅速喪命。
所以要解“火蟾之毒”,除了必備的“花鐵蛇之毒”外,還需要知道中毒的劑量,否則依然無解。換言之,解毒之法只掌握在下毒之人的手中,這也是徐皇後命令老太醫不惜一切找到下毒之人的原因所在。
老太醫皺了皺眉眉頭,他有些擔心自己玩不成“蘇醒”後的第一個任務,畢竟在“離柯”使用“火蟾之毒”暗殺對手的記錄中,並無解毒成功的舊例,利用“花鐵蛇之毒”解毒的方案也依然停留在紙面之上。
“下臣一定盡力而為!”老太醫朝徐皇後拱拱手,如以前一樣,不敢對上級的命令有任何質疑。
徐皇後朝小黃門李亦德使了個眼色,對方點了點頭,走到老太醫跟前,忽然朝他臉上“啪啪”甩了兩個巴掌,邊打邊破口大罵道:
“好你個老家夥!陛下都昏迷不醒了你還敢說陛下是偶染風寒!我看你在和太醫是不想當了!速速給我滾出去,別在這裡丟人現眼!”
老太醫摸了摸滾燙的臉頰,慌慌張張地背起藥箱朝寢殿門口走去,邊走邊鞠躬道:“是……是……下臣醫術不精,請皇後息怒、息怒!下臣這就告老請辭……請辭!”
老太醫剛推開寢殿的大門,立馬有兩個魁梧的禁衛軍架住了他的雙臂,接著他的後背被人狠狠一推,整個人又跌進了寢殿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