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秦氏兄弟(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禦史監察院是在高祖皇帝時由“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演變而來,負責監督百官言行,是個權力極大的衙門。主官仍稱“禦史大夫”,而原本“禦史左丞”和“禦史右丞”分別對應禦史監察院的“監察禦史”和“巡察禦史”。
新皇帝登基後分“三公”為“六公”,取消了“禦史大夫”的官職,並將“監察禦史”改稱“上禦史”,“巡察禦史”改稱“下禦史”,職責不變,但上、下禦史直接向皇帝負責。
禦史監察院的人事變動在“三公”之中最為頻繁,這是因為這個衙門關乎朝廷的“吏治”,誰來當上、下禦史往往牽連到一大批官吏的升遷任免問題,自然是“文官派”和“外戚派”爭奪的焦點。
高祖皇帝駕崩前為新帝遴選禦史監察院的主官,挑的是出身恆陽望族趙氏的老臣趙扶稷,一同提拔上來的監察禦史商允臣和巡查禦史郎綰都是新帝推薦之人。不過商允臣和郎綰都是有名的“酷吏”,他們二人架空了趙扶稷,主理禦史監察院期間得罪了很多權貴,有“文官派”的,當然也有“外戚派”。
面對這兩個得志的小人,兩派放棄了前嫌,開足火力彈劾他們,導致皇帝不得不將他們從禦史監察院撤換下來,換上了新的上、下禦史。
“如今的上禦史周沐,是晉原望族周氏的子弟,與你兩位兄長一樣,也是經學博士出身;下禦史白德虞也出自晉原望族,算是接了前巡察禦史白紹川的班。”張忌傲將餐盤上的一塊烤羊肉塞進嘴裡,邊嚼邊說道。
秦驤問道:“這個周沐與安西將軍周綽是什麼關系?白德虞和白紹川又是什麼關系?他們也涉及‘文官派’與‘外戚派’之爭嗎?”
張忌傲將口中羊肉下嚥之後,又飲了一口酒,回答道:
“周沐是周綽的族弟,不過他不像周綽在高祖起兵時就追隨麾下,而是在承平初年才接受朝廷徵辟出來做官,現如今也快六十歲了;白德虞是白紹川的族侄,也是晉原城中有名望的大儒,今年應該有四十七了。這上、下禦史二人都是儒生,也不參與兩派之間的爭鬥。”
“用儒生替換酷吏,皇帝此舉像是在安撫百官之心。如今這個商允臣和郎綰在何處?”
張忌傲答道:“商允臣得罪的京官太多,皇上不敢留他在中畿,被外派到東京淳封去當郡丞了;郎綰則留在了京中,被遷到廷尉府當了右丞。二人仍管刑獄之事,算是‘人盡其才了’!”
秦驤聞言,莞爾笑道:“哪裡是‘人盡其才’,分明是‘蟄伏’起來,一旦皇帝需要,這二人立馬會被重新起用!上任之初即用酷吏,說明皇帝早就想大力培植自己的勢力,但顯然受到了‘文官派’和‘外戚派’的雙重打壓;之後將酷吏改為儒生,又明顯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
“我想皇帝正在等待時機,而一旦時機到來,他就會不遺餘力地打擊‘文官派’和‘外戚派’,從而完全把控朝政!”
“所以說,當今天子還是心存抱負的,只不過這隱忍的面具下面藏著的,或許是翻臉無情的真面目!”說到這裡,秦驤放下手中的箸,一臉嚴肅地看著吃相不雅的張忌傲。
“你的意思是……要小心皇上?”張忌傲瞪大了雙眼,不敢相信秦驤剛剛做出的推測。
秦驤點點頭,說道:“能大忍之人必有大志。大志未成之時他能克己容人,一旦大志達成,能否容人就不得而知咯!”
“不會,當今聖上自幼溫仁,應該不會這般無情!這點你多慮了!”張忌傲說道。
“但願吧,不過這番話我希望你能放在心裡!”秦驤暗嘆了一聲,繼續話題,“好了,‘三公’說完了,說說‘九卿’吧!”
張忌傲嚥下最後一口羊肉,拍拍圓鼓鼓的肚子,一副酒足飯飽的滿足感。聽到對方的說話,當即又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美酒、美味,就差美人了!哈哈!”張忌傲一抹嘴,盯著秦驤說道,“你還沒告訴我那兩位美人到底是何身份?”
秦驤撇了他一眼,回道:“現在還不能告訴你,以後你自會知道的!”
“掃興!”張忌傲吹著胡須說道,接著又擰緊眉頭想了一會“‘九卿’嘛,首先光祿卿——也就是老兄我——按你的說法是‘帝黨’,那麼衛尉卿高頤、宗正卿李自源和少府卿崔稽算是‘外戚派’吧;太常卿司馬祿、太僕卿柳萬乘和鴻臚卿鐘壽亭就是‘文官派’;其餘兩位嘛……廷尉卿張士信、司農卿東郭昱沒有明顯的傾向,就當是‘中立派’吧!”
秦驤認真地聽著張忌傲的話,將“三公九卿”的人事佈局全面梳理了一遍,對朝中局勢有了清晰的認識,心中開始謀劃著如何利用這樣的局勢來扳倒蕭鱟、找出他身後的人。
不過此時西域美酒的後勁上來,秦驤只感覺一陣頭腦發熱,忽然就有些支撐不住,竟軟軟地趴倒在了桌上。
“呵呵,還是老樣子!”張忌傲看著醉倒的秦驤,不禁想起來他們第一次偷喝酒時的情形。那時他一沾酒臉就紅,被秦驤一陣嘲笑;秦驤雖然面色如常,但幾杯下肚後支撐不住,一醉就睡了三個時辰。
“來、來人!扶你家公子睡覺去!”張忌傲朝著門外喊道,接著也軟綿綿地躺倒在了地上。門外的僕役一看兩人都喝醉了,便七手八腳地將他們抬進後堂的臥房中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