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太公嘆息道:“晉陽地狹人少,又有契丹人在背後撐腰,李中易必定是把目標對準了咱們蜀國。”

“老太公,可惜皇上不信任咱們家的家主,楞是把兵權交給了王處回那個假道士。”大管家不忿的暗罵王處回。

這王處回原本是個靠算卦騙錢的假道士,不知道怎麼的,就入了孟昶的法眼。

孟昶寵信個把奸臣,其實也沒啥,就連李中易的身邊都有小人,更何況是孟昶呢?

可問題是,李中易絕不可能把兵權叫給小人的手上,而孟昶卻恰恰相反。

說句心裡話,儘管趙老太公和李中易有舊誼,但是,他還是樂意和李中易打上一仗的。

打贏了,趙家的利益自然有了保障。若是打輸了,大不了帶著全家人投降算了。

李中易在北邊的所作所為,趙老太公不說了如指掌,至少明白個七、八成。

趙家有今天,主要是靠著驍銳軍的實權。然而,以李中易的脾氣,只要打進了成都府,兵權一定會被收走。

趙家是武將世家,家裡就沒有一個讀書種子,走文臣之路,何其艱難?

只是,如今令趙老太公氣恨的是,孟昶放著趙廷隱這員大將不用,偏偏相信了口舌之徒的王處回,實在是可惱啊。

說句實在話,李中易在開封搞的兩件大事,趙老太公都不能認同。

其一是限田令,其二是限利令,這兩項措施都極大的損害了大地主們的根本利益。

趙老太公的名下,廣有良田十餘萬頃,每年所收的田租,佔了整個趙家全部收入來源的七成以上。

由此而言,趙老太公豈能捨棄掉,已經吃到了嘴裡的大塊肥肉?

俗話說的好,屁股決定腦袋,趙老太公是大地主中的一分子,他自然不可能認同限田令和限利令。

到了下午,趙廷隱從軍中回家,趙老太公聽說後,便使人去把趙廷隱叫了過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人,喚孩兒來何事?”趙廷隱畢恭畢敬的行了禮。

趙老太公捋著鬍鬚說:“開封那邊伐蜀之意,已經不問自明,咱們家的立場也該有個結果了。”

趙廷隱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著這件事,見趙老太公動問,他便拱手道:“大人,咱們家與李中易有舊,若是投過去,長保富貴不敢說,至少性命無憂。”

趙老太公明白了,趙廷隱是想幹脆投了李中易,畢竟,孟昶並不信任他們老趙家。

“你想過沒有,一旦投了李中易,咱們家的萬頃良田,就再也保不住了?”趙老太公逼問趙廷隱。

趙廷隱苦澀一笑,說:“總比交戰後,結了大仇,要好得多吧?”

趙老太公聽懂了,趙廷隱的意思是,蜀國肯定不是李中易的對手。

“照你這麼說,咱們都不是李中易的對手?”趙老太公想問清楚兒子的意思,再次反問。

趙廷隱嘆了口氣,說:“李中易西征滅党項,東征平高麗,更重要的是,竟然北伐收復了幽薊諸州。中原財雄勢大,人丁眾多,蜀地偏居一隅,恐怕不是對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