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蜀國的反應(第1/3頁)
章節報錯
為了防備被公文欺騙,按照李中易定下的規矩,朝廷五品官以上的官員,都有資格給他寫密札。
允許官員私下裡給他寫密札,其實並不是李中易的創舉,而是野豬皮的康麻子想出來的歪招。
說是歪招,實際上,允許一定層級的官員,有權給皇帝上密札,無形之中,加強了對官員們的控制力度。
俗話說的好,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更何況是人呢?
是人,就會犯錯誤,李中易也不例外。
推行密札制度,李中易本意是瞭解各地的真實民情。然而,附帶的好處卻是非常大。
比如說,甲地的知州幹了壞事,通判和州里的官員們,明著不敢做鬥爭,卻可以在密札裡,將事情的原委稟報給李中易。
直到此時,李中易才真正的領悟了,康麻子的真實用意,其實是想讓漢人官員們,彼此監督,互相制約,免得合起來坑害滿洲人。
隨著統治時間的增長,李中易的身邊,慢慢的聚集了一批低階文臣。
李中易利用上書房的名義,將這些文臣編組成了真正的秘書班底,以方便諮詢和決策。
這主要是各地來的密札,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李中易每天不睡覺,也不可能將全部的密札批閱完畢。
當然了,這些在上書房裡辦差的文臣,屬於外紀事概念,葉曉蘭和韓湘蘭則內紀事的概念。
在李中易的面前,擺著陝西路和蜀國的山川形勢沙盤,沙盤上,兩國的兵力部署情況,一目瞭然。
從陝西南下攻蜀,要經過兩道大坎,其一是秦嶺山脈,其二是大巴山脈,山路的總長度最短處也超過了三百里。
不過,強漢朝的禁軍將領,有很多蜀人,比如說,楊烈、楊無雙、何大貝等人。
其中,身為知總參議司事的楊無雙,更是熟悉蜀國的山川地形。畢竟,他家祖上八代,都是秦嶺和大巴山區的獵戶。
很多官軍不知道的小道,楊無雙卻是門兒清,這就給伐蜀之役,平添了幾分勝算。
此次伐蜀,西征軍中,宋雲祥所部已經在鳳州附近待了三年之久。並且,有同知總參議司事的何大貝協助,地理上的劣勢其實已經被縮小到了,忽略不計的程度。
至於廖山河這一路,除了李中易這個蜀人之外,軍中副指揮以上的將領,皆為蜀人。
反觀蜀國這邊,孟昶派來的統軍大將,居然是樞密使王處回。
李中易當初還在蜀國的時候,就聽說過王處回的“光輝”事蹟。說白了,王處回就是新時期的趙括,擅長紙上談兵。
更重要的是,王處回是成都人,而李中易手下的骨幹軍官,幾乎都是蜀國的獵戶。
還沒開戰,王處回在地形上,已經輸了三分,這仗還怎麼打?
蜀國,成都府。
“稟老太公,據潛伏在開封城裡的細作來信,漢皇李中易已經悄悄的離開了京城。”大管家小聲稟報了收到的訊息。
趙老太公久久無語,忽然嘆了口氣說:“蜀國危矣!”
“老太公,何出此言?”大總管不解的問趙老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