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點點頭,李聰正顯然事先有所準備,以至於以至於對答如流。

不管李聰正是背熟了資料,還是心中早有資料,至少他可以答得出來,沒被李中易問住,這就可以了。

李中易心目中的好官概念,並不是不貪就足夠了,而是能夠幹練的辦差。

一般而言,在李中易的印象中,凡是和物資調撥沾邊的官員,都難免常在河邊走,不能不溼鞋。

畢竟,過手的物資和銀錢,實在是數目巨大。哪怕,只是小小的撈一點,油水也足夠養活很多土農民了。

後世有一段時間,糧食局、物資局等管物的部門,都是肥得流油的部門。

李中易又問李聰正:“帳冊可曾帶來?”

李聰正趕緊拱手道:“稟皇上,臣雖然沒帶帳冊,心裡卻有一本帳,絕不會錯。”

“好。”李中易等的就是這句話,他隨即吩咐道,“那咱們就隨便找一家官倉,當場點驗,可好?”

李聰正心裡沒鬼,自然不怕李中易臨時抽查,他隨即朗聲道:“但憑皇上的吩咐。”

李中易對管物資的官員和衙門,都是非常的敏感,畢竟,其中的貓膩甚多,很容易出現大碩鼠。

知州張清之見了此情此景,不由大感僥倖,知道李中易要途徑陝州之後,他很是下了一番苦工夫,幾乎每天上集市去逛,以便了解民間的物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喜歡瞭解民間的物價,底下的官員們,躲得過初一,還能躲得過去十五,誰敢不去了解?

李聰正信口報出了幾個官倉的地點,李中易一直沒什麼表示,更沒有叫停。

等李聰正介紹了近百座官倉之後,李中易才忽然發話:“就去居雲倉看看吧。”

居雲倉,是一座不算特別大,但也不是特別小的官倉。官倉裡邊,主要是存放待轉運去京兆府的糧食等物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中易要抽查居雲倉,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事先做足了功課的決定。

在李中易看來,大倉庫里人多嘴雜,一般情況下,被動手腳的可能性極小。

往往,容易出碩鼠的倉庫,是那些面積不大,又經常騰挪的官倉。

騰挪比較多,就很容易被暗中動手腳,還讓人很難察覺其中的貓膩,也就成了李中易的重點目標。

隨著李中易一聲令下,在場的官員們一邊暗中擦汗,一邊起身趕往居雲倉。

等眾人趕到之時,居雲倉已經被近衛軍們團團圍住,裡邊的人既不許進,也不許出。

“張三正,你帶人盤庫,務必一一清點。”李中易扭頭吩咐了下去。

張三正趕緊躬身行禮,大聲道:“臣奉諭。”以往的抽查盤庫,都是以他為首,早就有了經驗。

於是,李中易泡了茶,坐在官倉公事廳裡,等著張三正盤庫的結果。

人多就是力量大,三個時辰之後,居雲倉裡的糧食和軍器,一一對上了帳,僅有小小的個位數字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