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從阮收到了範質的奏章後,並沒有馬上處理,而是先轉給劉金山,再落入了李瓊的手上。

劉金山見了範質的奏章後,不由微微一笑,好一個眼光獨到的範老相公啊!

範質替柴守禮說話的奏章,看似逆了李中易以法治國的國策,卻又不是特別的刺目。

畢竟,議親、議貴、議功,這三議關係到了整個權貴圈子的根本利益。

說白了,只要這次柴守禮逃過了一劫,三議贖罪的事,將惠及整個官場上的高官們。

不過,以劉金山之見,柴守禮這一次只怕是再劫難逃了。

畢竟,堅持以法治國,是李中易念茲在茲的基本國策。不然的話,李中易也不會折騰著,硬是把大理寺單列出來,使其不受任何衙門的影響。

按照李中易臨走時定下的規矩,內閣採取民主集中制,由李瓊召集內閣會議,集體討論處置。

李瓊既然看過了範質的奏章,他也不敢擅自做主,就命人把劉金山和折從阮,請到他的公事廳裡來,大家商議一下,看看應該怎麼辦?

等折從阮和劉金山都到了之後,李瓊直接了當的說:“範質上了奏章,替柴守禮說話,懇請朝廷饒了柴守禮,二位有何高見?”

折從阮瞥了眼劉金山,見劉金山沒有搶話的意思,他便拈鬚笑道:“既然人已經押在了大理寺內,那就交由大理寺審決了吧?”

李瓊點點頭,折從阮並無替柴守禮說話的意思,他便又看向了劉金山。

劉金山仔細的想了想,說:“皇上一貫重視依法治國,此事當由大理寺審決。”

已經是二比一了,李瓊也毫不遲疑的說:“交由大理寺公審之,恩也出自於上,我等做臣子的只須秉公辦差即可。”

三言兩語之間,內閣的諸位相公們,便決定了柴守禮的命運。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沒文化的漢高祖劉邦尚且知道有法可依,更何況聖明的天子李中易呢?

此時,李中易已經抵達了陝州。陝州是中原地區的糧食物資入陝的咽喉門戶,也是物資的轉運中心,所以,此地的公倉林立。

李中易還是老規矩,徑直住進了陝州兵馬總管府,畢竟,修行宮太過耗費民力了。

陝州知州張清之和陝州兵馬總管楊強和,一直陪侍於李中易的左右,時刻等候著皇帝的召喚。

李中易洗漱過後,換了身寬鬆的便裝,在偏廳內正式接見了陝州官場上的頭面人物。

“知陝州軍州事,臣張清之,叩見皇上。”

“陝州兵馬總管,臣楊強和,叩見皇上。”

“陝州通判……”

“陝州轉運使……”

“陝州巡檢使……”

李中易高居於上首,擺了擺手,說:“罷了,平身,賜座,上茶。”

官樣文章的禮儀流程走完之後,諸官紛紛落座,李中易冷不丁的問陝州轉運使李聰正。

“陝州現有多少轉運的官倉?其中,糧食幾何?軍器幾何?”

李聰正見皇帝動問,他趕忙站起身子,大聲答道:“稟皇上,共有官倉二百處,其中糧食五十萬石,軍器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