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事與願違。

所以,顧昔明知姚臻發出了求救的訊號而不顧,不僅如此,他還要阻止別的人去救她,故意誤導眾人,“殿下無事。”好讓所有人放鬆警惕,不去營救,等王府的人終於明白過來的時候:晚了,姚臻恐怕早已死在深宮了。

顧昔想到這裡,忍不住笑了起來,笑著笑著,又掉下眼淚。

留給傷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顧昔從床上爬起來,對鏡梳妝,用厚厚的胭脂遮住無神的眼圈和憔悴的神色,整理好衣裝,回內室將昨天齊王姚巳送來的龍袍收著,開啟門對下人說:“我要去書房一趟,看看殿下到底是什麼用意。”

也許是因為姚臻的確明白在下人面前表現過對顧昔的信任,是以顧昔一路暢行無阻,到了書房,又以要一個人待會兒為由遣散眾人。等顧昔終於一個人呆在姚臻外人不得入內的書房時,緊張的心絃才平複下來。他一時又想到:看來姚臻是真的很信任他,可是,她的眼睛是瞎的,竟然錯信仇人的兒子。

姚臻的書房很簡潔,一如她的為人。除了四書,擺放在書案上的是《孫子兵法》與《括地誌》,是以看出書房的主人的確心繫天下。

顧昔四處搜尋,終於找到了密室的入口。入口的機關並不隱蔽,只要轉動燭臺即可開啟,然而燭臺正在顯眼處,一般人不會注意。可是即便如此,和密室中存放的珍貴資料相比,密室入口設計真是太漫不經心得像一個陷阱。也許姚臻的書房之所以安全,是因為一向只有得姚臻信任的心腹才有資格進來,除了自己。顧昔再次苦笑。

是的,顧昔在姚臻書房的密室找到了黃河水患官員貪墨、官官相護、官商勾結的證據。顧昔也聽姚臻說起過黃河水患的事情,原來她把證據自己留著,沒有交給別人。

顧昔將證據拿在手上,出了密室時還不敢相信,多少刺客殺手做不到的事情,自己如此輕易地就拿到了手。顧昔心裡清楚:姚臻為人清廉,這是黃河一案的鐵證,有證據在,總有一天這些貪官汙吏會繩之以法。也許姚臻取得這些證據時是拼了性命的,也許姚臻留著這些證據,就是為了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顧昔把泛黃的證據一張一張地拿到蠟燭上點燃之後扔進火盆裡,眼看姚臻的心血一點一點地燃盡了。顧昔望著火焰搖曳,陰森森地想:可惜,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什麼道德準則,什麼世間公道,在滅族破家面前,又算得了什麼!

顧昔懷揣著龍袍進了姚臻的書房,等他出來的時候,龍袍已經不在他的身上了。

顧昔出來的時候和守在門外的人說了什麼他已經記不清了。他剛才做了一件重要的大事,費了他大部分心神。他要做的已經做完了:見死不救,故意誤導,毀了姚臻的心血和栽贓陷害。其餘的,就只能看天意了。

顧昔神思恍惚,一晃來到了荷花池。聽聞姚臻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是以在王府花重金開鑿了偌大的荷花池。夏天的時候,滿池的荷花開了,有“蓮葉何田田”的景觀,令人贊嘆。

顧昔來的不巧,初秋時進府,荷花已經開敗了,沒有見過滿池荷花盛開的情景。如今是深秋,更是連一片殘敗的荷葉都看不到了。顧昔不顧荷花池一片荒涼,在池前撿了一塊空地坐了。不知為何,看見眼前的景色,莫名想起以前的事。

李商隱有詩:“留得殘荷聽雨聲”,顧昔小的時候不喜歡,覺得李商隱的詩小氣,雖然迤邐纏綿,到底不是大家風範。後來家裡出事,顧昔才懂得李義山的這句詩。

小的時候,顧昔並不是安靜文秀的大家閨秀。反而,他最喜歡看唐傳奇的遊俠故事,希望自己有一天成為“紅線郎君”。鄰居家的小姐姐倒是溫柔可親。

家裡幾個孩子中,他最調皮,但是最得父親歡心。阿姊與幼妹上學堂讀書,他也偷著去,被父親發現,捱了好一頓斥責,擔心他性子野了,嫁不到好人家去。顧昔永遠記得那一天,她那當禦史的母親說,她顧文山的兒子,才不要學男子無才便是德的陋習。便是文武雙全,也有大把的好女郎等著挑選。父親被說服了,自此他便和姐姐、妹妹們一起來學堂讀書。長兄是個溫柔嫻靜的,只在一旁溫柔地做針線。

中秋節的時候,夜晚,父親準備了可口的月餅,他剛和鄰居家的惡霸打了一架回來,姐妹們文章做得好,得到了私塾先生的誇贊。她們一家人在樹下乘涼,賞月、吃月餅,真是美好的一天。他本來以為他們一家人可以永遠這樣下去,如果這世間沒有姚臻此人的話。

所謂“落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此身雖在堪驚。”顧昔慢慢地站起來,提了紅白相間的碎花襖裙,一面往前走去。他早已選擇了一條路,不敢回頭。

這天夜裡,顧昔總是睡不好,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夢。他在夢中哭喊,傷心欲絕。他夢見他愛上了一個女人,卻親手將她的頭顱斬下。他哭得聲嘶力竭,大叫“不要”,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明明自己這麼傷心。等他把滿是血的頭顱撿起,卻看到那個女人,長了一張和姚臻一模一樣的臉。

和姚臻一模一樣的臉。顧昔突然驚醒,汗水打濕了枕頭,他仍舊大口喘氣,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做這樣不詳的夢,難道姚臻真的死了?

這時候是深夜,王府規矩大,本該萬籟俱寂,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屋外卻人聲鼎沸,十分熱鬧。顧昔披了衣服,開啟門,果然眾人忙得人仰馬翻,個個臉上洋溢著歡喜神色。顧昔心中有一個不成熟的猜測。正巧有一小侍端著水盆從門前走過,見到顧昔面上滿臉疑惑,停了下來,道:“公子,你還不知道吧?殿下從宮中回來了。”

顧昔如遭雷劈:原來這果然是一個圈套,一個請君入甕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