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收敵(第1/6頁)
章節報錯
杜嫣然雖為太妃,實則不過二十四五,正是風華正茂時,她被先皇收入後宮時,剛剛十六,臨出門前,父親杜飛揚將她叫進書房,告訴她凡事都要謹小慎微,千萬不可沖動。
進宮之後,身為杜家嫡長女的她,行事低調的幾乎讓人們忘記了她的存在,只是按份例取東西,最低等級的妃嬪偶爾也會託內侍辦一些私差,她卻從來都不這麼做。
當時的皇後現在的太後,對她照拂有加,時常會與她一處做伴。甚至有傳聞杜嫣然是太後的同性相好,才會得此眷寵。
很快皇後就生下鳳歌,宮裡的閑言碎語才集中到了鳳歌的頭上,杜嫣然就這樣被忽略了。
過了三年杜書彥得中狀元,成為翰林編修,杜嫣然被升為貴妃。
冊封大典時,皇帝特別對她說,杜家功勳彪炳,希望杜嫣然在宮中也可成為表率。
當時的杜嫣然心下奇怪,雖然父親杜飛揚是尚書,但是在六部尚書是正三品,而且在任上,也是中規中矩,並非有力挽狂瀾,扶社稷於危難的舉動,如何就功勳彪炳了?
她也只是把這話當成是皇帝的客套話,沒有往心裡去。
在封妃大典的第二天,杜書彥便接下了建立靈樓的密旨,封杜嫣然為妃,是對杜家的施恩,也更是對杜書彥的鉗制。
每每杜書彥有不想做的事,杜嫣然就會收到豐厚的賜禮。她孝心極重,得到的賜禮,也總會往家裡送一些,杜書彥看到由姐姐轉贈的禦賜之物,有多少不情願,也只得壓在心底。
杜嫣然並不知道弟弟在外做些什麼,只是感覺看見他的時候,他都十分疲累的模樣。姐弟倆偶爾能說上一句話,她勸杜書彥要多注意休息,杜書彥總是笑著轉移話題。
太後將杜嫣然叫到自己的寢宮之中,與她商議將宮中的宮女內侍放出一半,再將從未得先帝寵幸過的妃嬪放出去,任其自由擇配如何。
杜嫣然大吃一驚,雖然民間並不禁寡婦再嫁,但是,皇帝的女人……就算沒有寵幸過,也是有名份在,若是任其再嫁,豈會被笑話?
“不過白問一句罷了,有些人的家境優渥,與其在宮中守寡,不如在外面過得更好。如果她們願意出宮,那就出去,若是不願,繼續留在宮中便是。”
杜嫣然覺得太後這是想錢想瘋了,還愣在那裡不知應該說什麼好。
不管杜嫣然是不是贊同,太後還是頒布了這道懿旨,大恆的女子一向也不講究三貞九烈,母家有錢有勢的女子,宮裡的用度還不如她在家時的奢華。於是,有不少人願意出去。
侍奉她們的宮人,也都給一筆錢,各自回家。
很快,宮中一半的屋舍關閉,原本到了晚上,整個宮城照得亮如白晝,如今,也只有半片繁華。
宮外議論紛紛,說女皇實在小氣,連先皇的後妃們也不願意安置。
端王的家中更是來往不絕,京中官員,越發覺得自己的未來就是端王這般。
這一日,天至破曉,杜書彥方才結束了案頭工作,他站起身子,走到靈樓高處,那裡曾經時常會守著一個皇帝派來的大內高手,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自鳳歌登基之後,這裡很久沒有人影了,杜書彥此時上樓,卻意外的發現還有一個人站在上面,是白羽。
白羽望著遠處,那是端王所居之處,依舊燈火輝煌。
猶豫了半晌,白羽還是說了:“方副樓主,今天也在那裡。”
“嗯,我知道。”杜書彥的聲音很平靜。
白羽:“他不應該這樣,身為靈樓的人,卻……”
“吃裡扒外”四個字沒有說出口,杜書彥打斷了他:“罷了,人各有志,起了異心,強留也是留不住的。”
“他可是知道靈樓的不少事,也知道你的身份。要不要……”白羽比劃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杜書彥搖搖頭:“不著急。”
“要是洩露出去的話,對你大大的不利。”白羽著急。
杜書彥沒有再說話,只是微笑的看著端王府的位置。
一隻傳信鐵鳥,在黑夜之中,緩緩而來,落在杜書彥的手中。鐵鳥是黑色的,代表著資訊是來自北方。
白羽看見了,並不問這是什麼訊息,他向杜書彥躬身行了一禮,自行退下了。
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是靈樓的規矩。
杜書彥向來溫文爾雅,靈樓的規矩卻一次也不曾荒馳過,這是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