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上山
章節報錯
“小丫頭,今日我不與你計較。”道士冷冷的說,他又轉頭看著縣令:“大人,這事……”
鳳歌忽然開口:“鎮水石是人家的鎮城之寶,你既然有降妖除魔的善意,為什麼非得要人家的東西。”
老道打量了她幾眼,剛想諷刺幾句,忽然發現鳳歌的脖子上掛著一隻青鸞,那是青鸞教的信物,不知道這個小丫頭與青鸞教是什麼淵源,老道將想要脫口而出的話給嚥了回去。
“每個人要的代價不一樣,有人想要一萬兩白銀,我只不過想要一塊石頭,願意給就給,不願意給再商量。再說了,雖說這塊石頭是休寧城的名字,但是,現在就算有這塊石頭,休寧城還不是即不休,也不寧?既然已經不能保佑這座城池了,又何必抱著它不放,還不如用來換太平日子,那才是正經事。”
之前與道士罵架的漢子,也發現道士不好惹,但是他的脾氣也上來了,他剛開口想罵,發現眼前人影一晃,不忿的金璜搶在他前面跟道士掐起來了:“剛才你是想要我的命?”
她冷冷的沖著道士說,連石柱都能射透,要是射在人身上,那還不是幾個血窟窿。
道士看著她,又掃了一眼鳳歌身上的青鸞扣,行走江湖,小孩、女人,都要防著些,尋常的小孩與女人是不會出來行走江湖的,能出來的,都是遠勝過於尋常人數倍,老道明白這個道理,現在他覺得,這兩個小丫頭一定是仗著自己與青鸞教有什麼淵源,才會行事這麼橫。
青鸞教聽說與朝廷都沾親帶故的,尋常江湖人,還是不要與朝廷對上為好。
想到這裡,他的態度緩和了一些,在袖子裡和懷裡摸了半天,拿出了一塊黑鐵片:“小丫頭,你也算是有些本事,今天就當給道爺一個面子……這是道爺的名號,兩位將來若是在道上遇到什麼麻煩,可以亮這個名號,自然會有道上兄弟買賬。”
“要是人家不買賬怎麼辦?對著天空叫你的名字,你會來救我嗎?”金璜忍不住的開口譏笑。
鳳歌卻是端端正正的接過了那塊黑鐵片,就像接國書那樣的正式和認真,讓道士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當下對她的好感更多一層,這麼一個正經的姑娘,怎麼身旁的同伴這麼討厭。
那塊黑鐵片上刻著他的名號,鳳歌看了一眼,眉頭微微皺起,像是在思考著什麼,然後,她就將那塊黑鐵片遞給金璜,金璜看了一眼,臉上的嘻笑之色頓時一僵,一張利嘴也說不出話來。
周圍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紛紛伸長了脖子,張望著那塊黑鐵片。
在看清楚黑鐵片上的字之後,眾人也頓時議論紛紛,語氣都軟了許多,完全失去了剛才叫罵的氣勢,瞬間他們就好像變成了小羊羔,看著道士的神情都不一樣了。
那塊黑鐵片上,刻著字,字上用金粉給塗上,看著就閃閃發光,貴氣逼人,那幾個字寫的是:敕封護國大國師玄雲門玄揚真人。
金璜默默的看了一眼黑鐵片,又掂了掂,再看了一眼鳳歌,鳳歌擺擺手,示意她先不要多說話。
“兩位姑娘。”老道向鳳歌行禮,看起來強行客氣了一下,“貧道就是玄雲門下弟子,玄雲門素來被朝廷倚重,我輩也當以除妖安民為已任,都是為皇家分憂,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一旁的其他人得知老道身份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再敢吱聲。
玄雲門一直都挺神秘,跟青鸞教有一拼,眾人或多或少都聽過玄雲門的事跡,但是傳著傳著,就變得越來越神乎其神,現在的民間傳說裡,玄雲門簡直就好像是為黃帝打拼天下的九天玄女似的。
傳說開國太祖曾經在大澤遇險,全軍覆沒,自己還被數萬叛軍包圍,幸得玄雲門的掌教路過,才得救,那位掌教,使了一個障眼法,開國太祖明明就站在光禿禿的山頭上,無遮無擋暴露在叛軍面前,可是叛軍一個個就好像瞎了一眼,視而不見,就這麼生生的把一個大活人給放跑了。
還說曾經有一次,太祖被敵人堵在了淤塞的河口,是掌教出手,招喚來了飛鳥,將太祖拖出泥沼,當著敵軍的面,飛上天空,逃出生天。也因此,太祖才會封玄雲門為護國神教。
這些年,後來玄雲門的其中一支,成為了祀星族的供奉,從此,連著祀星族也成為了皇族十分尊崇的一支大族。
玄雲門的門人極少在世人面前露臉,也因此,顯得特別神秘,如今這位老道卻自稱是玄雲門的人,這怎能不讓所有人都心生畏懼,那老道一臉壓不住的得意:“看來各位對玄雲門的名號,有所耳聞,既然如此,各位何不給老道幾分面子,像這種事情,交給朝廷親口承認的專業組織解決,才是最合適的嘛,不然,對大家都不好。”
說著,老道又有意無意的晃了晃手裡的拂塵,看起來就像有意在挑釁似的,但是,這一次沒有人再敢跟他一較高下,雖然在場的人中也有許多人對自己頗有自信,覺得真動起手來,不一定會輸給這個老道,但是,這個老道不止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是玄雲門,玄雲門那是什麼,那可是國教,那是先皇親封的,就連當今聖上也要給玄雲門幾分面子,誰又敢說自己比當今聖上更厲害。
就算這個老道只是玄雲門下最低檔的小道童,那也是玄雲門的人,丞相門人七品官,誰又敢跟他叫板。
敢跟玄雲門叫板,就等於跟朝廷叫板,那顯然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很快,那一群人中,就有人先行離去,臨走前,看了一眼老道,不知是羨慕還是妒忌還是恨,很快的,剩下的人三三兩兩的也都效仿著那個人的行動,默默離開。
最後剩下的人裡,除了鳳歌、金璜,那個叫玄揚的道士,還有那個大漢。
大漢沒走,因為他覺得現在走了,實在是太丟臉,那不就說明,他慫了嗎。頭可斷,血可流,面子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