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坐了。”

唐明皇不讓楊貴妃侍奉,且讓她先坐。

常青既為明皇,行止間既有皇帝的霸氣威榮,又有傾一國之力來討妃子歡心的柔情蜜意。

兩人對飲,卻說舊憶。

“妃子,朕與你清遊小飲,那些梨園舊曲,都不耐煩聽他。記得那年在沉香亭上賞牡丹,召翰林李白草《清平調》三章,令李龜年度成新譜,其詞甚佳。不知妃子還記得麼?”

“妾還記得。”

“妃子可為朕歌之,朕當親倚玉笛以和。”

伴奏之聲瞬間靜下來。

落針可聞。

這是一出新戲,《長生殿》是第一回面世,且是在這種場合,和皇帝、太後娘娘一起看,百姓皆都伸長了盯著戲臺上的兩個人。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笛聲與歌聲如一鳳一凰,無比契合,飛騰而上,交頸翺翔。

明皇垂眸吹玉笛,注視著唱詞的楊貴妃,一舉一動皆顯出無限柔情和悵惘。

貴妃似羞似痴,眼中只裝得下這位君王。

兩人這時還在濃情蜜意,眉目傳情,轉眼就到了國難之時。

安祿山招兵買馬,妄圖進兵中原,奪取天下,此時,唐明皇還沉湎在聲色之中。楊貴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壓倒梅妃《驚鴻舞》,自此,三千寵愛,集於一身。

安祿山反叛,唐軍節節敗退。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陛下,不好了。安祿山起兵造反,殺過潼關,不日就到長安了!”

唐明皇奔逃蜀中避難,在馬嵬坡,軍士嘩變。

“宮娥,楊娘娘可曾安寢?”

明皇一面憂國難,一面憐妃子,心中焦灼,無處排遣。

“已睡熟了。”

“不要驚他,且待明早五鼓同行。”

明皇無聲拭淚,竟是哭了。

“天那,寡人不幸,遭此播遷,累他玉貌花容,驅馳道路。好不痛心也…”

常青強行噎住悲聲,似是明皇不忍吵醒了貴妃,不少百姓也隨之拭淚。

飛來烽火如裂帛,眼前錦繡皆不見。

世間諸事從來都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眾下官逼殺楊國忠,要求懲治妖妃。

唐明皇無奈,被迫賜楊貴妃自盡。

奈何,明皇無論如何都下不了旨意。

“事出非常驚詫,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是前生,事前生,事已定薄命應折罰。望吾皇……急切拋奴罷。”

眾多看官只見貴妃平靜淡然,跪地求死,心防轟然崩塌,眼淚不自覺落出來。

那個臺上舉袂向空欲去、月下渾似飛仙的痴情女子,一心只為明皇。

“莫學貴妃痴。”皇帝側身輕聲在梅先生耳邊說了一句。

梅先生瞥了他一眼,似譏似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