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節(第1/2頁)
章節報錯
後方緩緩地降下了一塊大螢幕。因為站位的原因,在場的人中只有林柒可以輕松的看到它。螢幕上開始播放的是宋鄞濯當年演講時的影片影像,畫面上的他雖身著正裝,但身上還是掩蓋不住的少年氣。
林柒向臺下略一示意,開始了自己的講話。她正在演說的每一句話都和宋鄞濯當年的影像神奇地重合在一起。雖然只是倉促的準備,可林柒一點都不慌張,她覺得自己與這裡並不是全然的陌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裡是宋鄞濯少年時代的承載。
講稿的內容並不長,林柒很快就完成了整段演講。接下來的一個環節,是由校長帶領全體畢業生吟唱《送別》,這是這所高中自建校以來的傳統,一直沿襲至今。
林柒站到禮堂的側邊,和在場的所有人一起唱起了那首古老而悠遠的歌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雖然明白這場景中不真實的成分,林柒仍然生出了一絲細密的哀愁。林柒一直是很理智和剋制的人,她明白每一段關系都終會走向別離,所以她總會提前為這即將到來的時刻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此能夠在大廈傾頹的最後時刻保全自身。也因為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從不肯輕易愛人。
在禮堂中舉行的環節已經全部結束,接下來的時間交給每一位學生自由分配。禮堂裡的人紛紛起身,開始有序地向禮堂外走去。不一會兒功夫,方才還滿滿當當的大禮堂瞬間變得十分空曠。林柒想要跟在人群後面離開禮堂,正走到講臺中間的時候,禮堂的門被緩緩地關上,偌大的空間霎時沉寂下來,一點多餘的聲響都沒有。
在一片昏暗當中,方才的大屏又一次亮了起來。伴著緩緩的鋼琴聲,一些流動著的影片影像映入林柒眼中。林柒看著畫面中宋鄞濯那張英氣十足的臉,心中生出了一種恍惚的感覺。這些年,他們好好地生活用力的圓滿自己,其實都是為了等待與對方相遇的那一刻。
如果某一天,我遇上了你,我要告訴你,我一直都在等你來。我所做的每一首詩,所讀的每一本書,我所遠行到的每一處風景,我所盡力修行的每一分鐘時間,都是希望當你出現的時候,我能以最好的姿態出現在你面前。即使優秀如你,我也不會因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怯懦後退。
沒過多久,影片影像就播放完了。林柒轉身靜靜地往外走,她看著四周陌生的景象和分散的人群想起了同一年的自己。那時她還在上海念書,對外界的一切尚且懵懂不知。從南京到上海,這似乎是接下來的數年之內他們相隔最短的一次。地域雖近,可他們之間的實際差距卻難以丈量。而後的時間裡,她遠赴國外,跳脫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豐富自己的生命,去看更大的世界,雖與他身處不同的洲界國度,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卻在走向彼此。
至於後來發生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第☆、你和我的十八歲
宋鄞濯在經歷了九個多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後,終於抵達了倫敦。當他幾經波折到達在英國的落腳點時,已經是當地時間的下午一點多了。節目組之所以選定這所房子,是因為林柒讀書時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這裡也是她在國外的最後一個住所,所以是相當有代表性的。
這是一座頗有年代感的老房子,房主是一位已經七十多歲的老婦人。房子一共有兩層,六七個房間,一樓走廊最盡頭的屋子是老婦人自己的臥室,其餘的都租給附近的一些學生居住。
宋鄞濯和她打了個招呼後,老婦人帶著他透過厚重的木樓梯走向二樓,又穿過長長的走廊,進了最裡側一個靠著窗戶的房間,那曾經是林柒的住所。
她走後,宋鄞濯關上房門,站在原地大致的瀏覽了一下整個房間。屋子不大也不小,其中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陳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張靠窗的大木頭桌子和一個頗為古樸的木質書架。
宋鄞濯把包放下,走到書架前用手劃過一本本書的書脊,去看上面的文字。節目組是用了心的,此刻放在書架上的很多書都是林柒在十八歲時確確實實讀過的,其中還有一些甚至留有林柒曾經做下的勾勒和注釋。
而放眼整個屋子,林柒曾經使用過的物件也出現了不少,可以說是最大程度的還原了她當日的居住環境。而為了收集這些細碎的線索,節目組曾經三次遠赴倫敦,數回往返上海,從一些塵封的老照片和林柒留下來的只言片語中重塑出她十八歲的生活。
宋鄞濯來到桌前坐下,手指碰觸到木質桌面上明顯的紋路。窗外是一大片草坪,還有已經開了花的黃玫瑰樹。他看著這異國的風景,他似乎能夠想象到十八歲的林柒就坐在這裡,讀書,寫信或看著窗外發呆。
略作休整以後,宋鄞濯做了一站巴士車到達了林柒就讀過的大學,這是在倫敦頗具盛名的一所藝術類院校。
或許是考慮到宋鄞濯剛剛歷經長途跋涉的原因,節目組並沒有再安排什麼特別的內容。宋鄞濯在校園裡閑逛了一圈以後,就步行回到了他落腳的那所房子。
從前林柒在國外讀書時,如若遇到晴好的天氣,她也是會這樣做的。宋鄞濯途徑的道路兩旁都盛開著大朵的薔薇花,還有很多英倫風格的小房子。他看著這異國他鄉別具風情的風景,愈發感到閑適而愜意,原本就不長的路途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傍晚時分,節目組早已經離開了宋鄞濯的住所。房東太太走上來敲響了他的房門,問他要不要一起吃點東西。宋鄞濯非常樂意地接受了。
幾句話下來,宋鄞濯得知了房東太太姓格林,在這所房子裡已經居住了四十年。在聊完基本情況以後,格林夫人提起了一個叫qear的女孩子。宋鄞濯反應了一下,才明白那是林柒的英文名字。
伴著香醇的英國紅茶,格林太太說起了林柒從前的一些事。她回憶說林柒是個很漂亮又有才氣的小姑娘,但性格比較內斂文靜,也很少參加年輕人的聚會。
其實在這些留學生的租客裡,格林太太對林柒最為偏愛。她從前租住在這所房子時,經常會和格林太太一起坐在房前的草坪上享受倫敦難得的日光,也會像宋鄞濯今天一樣同房東太太共進晚餐。即使在回國以後,林柒也會定期和格林太太聯絡。雖然頻率不算很高,但總歸還沒有失去聯絡。
話語之間格林太太還提起了溫廷稢,確切的說她並不知道曾經和林柒一起出現過的那個男孩子的名字,但透過簡單的幾句描述,宋鄞濯馬上就明白了她所說的人是誰。
用過晚飯以後,格林太太進了臥室,屋子裡的其他年輕的租客還沒回來。宋鄞濯拖了把椅子,坐在門前的樹下。他用隨身帶著的筆記本勾勒出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要讓林柒知道她所居住過的房子依然美得別具風情,她摯愛的黃玫瑰也始終在綻放著。
宋鄞濯畫了一會兒畫,起身準備回到房間。在屋外的一個小信箱裡,拿到了他這段日子的第一封信。
這也是節目組的一個特別企劃,林柒和宋鄞濯將不定期的收到過去的來信。準確的說,他們收到的是對方在過去留下來的只言片語,或許是一個字條,或許是給友人寄去的信件,或許只是靈感出現時隨手記下的幾句什麼話。
宋鄞濯走進屋子,翻開了那張對折起來的字條。這是一封簡訊,寄出的時間是林柒十八歲那年的五月,收信人是她的母親趙清婉。
這一封信並沒有太多特別的內容,還是以問候的意義居多。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