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大船麻桿,按沈娟這行家的估計,能紡出五六百斤的麻布。

這不僅做三張大帆布足夠了,還能按餘樂的要求,編一根手拇指粗,一百五十多米長的大麻繩。這在以後行船時,是用得著的。

剩下的,還可以多製作幾套衣服,這種布料,在天熱時穿,特別舒適。

就是,當看到這種半人多高的植物時,那些女人,包括餘樂、李志,都是一臉茫然的神色。

“就這個小指粗的小木莖?得經過怎麼樣的工序,才能讓它變成一塊一塊布來呀?”

“麻布跟麻稈,這完全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嘛,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將這兩者聯系在一起吧!”

棉花還好理解,人家本來就是一團纖維,將之拉長,就成了織布用的線了。

可這一根根矮小的植物,你得怎麼樣,才能把人家變成纖維來?

可要說不行,人家古人,幾千年前,就用這種植物,來做衣服穿了。

看來古人的智慧,也真是夠了得的!

反正給餘樂李志這種外行人,給他們琢磨十年,都未必能琢磨出把這種小草變成麻布的方法來。

問沈娟,沈娟則賣起了關子:“能的。肯定能變成麻布的,到時你們就知道了!”

於是回了家,沈娟就開始指揮起來。

女人們幫忙紡完了棉,這時基本也是閑著沒什麼事幹的,所以正好又有了新任務。

燻竹刨皮的工作,那是兩個男人的事。最多偶爾叫過來幫忙抬一下竹子。

沈娟帶領女人們,先是將一顆顆麻桿,把皮剝下來。

要的,就是這一層外皮。

這稱作苧皮。

然後又請餘樂和李志兩個男人,在屋後挖了一個大池子。

池子裡,蓄上水。

把剝出來的苧皮,扔下水池裡去,上面用木板加石塊,壓住。

這是一道浸泡的工序。

這道工序很關鍵,稱為脫膠。

原來,把苧皮給浸腐了,把脫質泡掉,剩下的,就是可做布料的纖維了!

敢情這麼簡單呢!

可若不是行家,你想破腦袋,都不會想到,這纖維是藏在苧皮裡的。以及它的提取方法!

得虧有沈娟這種內行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