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一家小酒肆。

公孫瓚和劉備二人正在飲酒,劉備身著華服,與這種小酒肆顯得格格不入。公孫瓚給劉備添了一杯酒,說道:“玄德,徵北大將軍此番領兵出征,我準備投入大將軍麾下,隨大將軍北征建立功業,玄德要不同為兄一起去吧。”

劉備思索了一陣,心想:北征塞外兵兇戰危,跟在別人後面立了功勞也是別人的,再說那苦寒的塞外之地……還是算了吧,便答道:“伯圭兄,倘若你我二人都去了,老師一個人在洛陽身邊無人伺候,這恐怕不妥,不如讓備留在老師身邊侍奉吧。”

公孫瓚繼續勸道:“太學門前的石經也快刻完了,一旦石經落成,老師想必也會返鄉,在老師身邊伺候也不差這幾日,玄德以為呢?”

說道太學門前的石經,劉備不禁想到第一塊石經落成的那日,那可真是盛況空前啊,說當日名儒進京那排場就夠讓人震撼的了,可經歷了石經落成那日才知道什麼是震撼。當日讀書人前往抄經的以及去看熱鬧的人,將太學門口圍了個裡外數層,車擠車,馬擠馬,人擠人,人們愣是擠不進去,有的人從早上排隊排到下午才擠到太學門口。

據那日執金吾的統計,前往太學的人一直排隊排到了開陽門,把開陽門的出入都堵住了,最終派出禁軍才維持住秩序,沒有發生什麼騷亂。那日,劉寵前往太學參加第一塊石經落成的典禮也著實在漢末體驗了一把只有在後世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才有的擁堵盛況。

劉備想想這洛陽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便問了一句:“石經落成,想必按照老師的功勞,必定會在朝中為官,伯圭兄何以認為老師會返鄉?”

公孫瓚長嘆了一口氣,這一年多的時間跟著老師盧植呆在洛陽,也算對漢室朝廷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便說道:“只怕老師不願留在朝中為官吧。”

最終公孫瓚還是沒有勸服劉備,但還是決定自己一個人前往劉寵麾下投軍北征,而劉備決定留在洛陽。劉備心中的盤算或許無人可知,但他自己很清楚,劉備覺得老師盧植肯定會重新進入朝廷為官,那麼自己如此勤勤懇懇地跟在身邊,想必盧植做官之後再怎麼也會提攜提攜自己。不過劉備註定要失算了,盧植的決定不是他劉備能預料的,但不得不說公孫瓚的決定十分聰明。

此時的洛陽城,如公孫瓚這樣的熱血青年還有很多,無論是讀書人、武士、俠客,那些早前就說過若是劉寵領兵北征,自己一定要投入麾下隨軍出征建功立業的,現在一個個都在酒樓茶肆和好友們相約決定去將軍府投效。

特別是劉寵在文試上訓練宮女妃子一戰成名之後,不知道是誰盛讚劉寵此能堪稱孫武在世,不久這個孫武在世的美稱便傳遍了洛陽,內宮無隱秘,隨著有門路的人一打聽,才知道此言不虛。一時間,將軍府的大門都快被擠破了,想要投入將軍府隨軍北征的讀書人、武士、俠客一下子就蜂擁而來。

訊息靈通的更是知道荀攸被拜為徵北大將軍幕府軍師,有些人便走起了荀攸的門路,一時間甚至連黃忠、王越、畢嵐這些人都不勝其擾,甚至還有鍾繇叔侄二人。

眾人沒法子找劉寵訴苦,最終劉寵只得安排人接收,讓王越選拔身手好的單獨訓練編入暗衛,弓馬嫻熟的補入北征主力,會手藝的給畢嵐編入輜重營,確實有學識有謀略的經過荀攸考教編入幕府,剩下經過挑選的編入輔兵營。

經此一番,劉寵確實吸納了不少人才,實力增加了不少。可劉寵翻著名冊,除了一個編入北征主力的公孫瓚,其他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看著名冊,劉寵內心感嘆,只怕此番出征要讓這些熱血青年失望,但願自己能力挽狂瀾吧!

……

這一日,洛陽城號角長鳴。

朝堂上,靈帝正式拜劉寵為徵北大將軍,賜下印信、節鉞,靈帝又鄭重地賜給劉寵一柄寶劍,靈帝說這叫中興劍,靈帝將中興劍交到劉寵的手中,鄭重地說道:“大將軍,以後中興大漢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隨後,劉寵又隨著靈帝祭天、祭祖,一系列繁瑣的禮節完了之後,劉寵才回到北軍大營,領著早已集結等候的兵馬正式出征。

劉寵領著兵馬從大營中出來,每走過一條街道都擠滿了圍觀、歡呼和送行的人。這一日其實洛陽城已是萬人空巷,人們早已紛紛等候著出征大軍,大多數人只為了一睹大將軍劉寵的風采,那位文名滿天下,而今又武藝蓋群雄的大將軍,不知道是何等樣人,我大漢快四百年了,這還是第一位堪稱文武雙絕。

大軍緩緩出了城,背後還響徹著人們歡呼的聲音,洛陽城這一夜肯定又是一個狂歡之夜。想想上次洛陽有如此盛況也是因為大將軍,那是一年前大將軍領著龐大的名儒進京隊伍進入洛陽,引起了洛陽城的轟動,一年後又是大將軍領著出征大軍離開洛陽,同樣給洛陽帶來了遠超一年前的轟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