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平定江東
章節報錯
王朗突然從朝班中殺出來,著實把劉寵嚇了一跳,他不知道王朗有什麼事要講,難道是給自己歌功頌德,讓自己好早點班師回朝,別留在江東礙眼?
不過以王朗的為人,理應不會幹出這種事,但難保他下面不會有人攛掇。
好在劉寵還是滿臉堆笑,問道:“太守有何事啟奏?”
“回丞相,此番江東幸賴丞相才未落入亂臣賊子之手,王朗忝為會稽太守,險些不能為朝廷守住土地城池。經此一事,王朗自知無治亂之才,請丞相許在下入朝為官,會稽一郡還望丞相另擇賢能牧守。”
不說劉寵,就是在場的所有人聽到王朗這番表態,各個都吃了一驚。畢竟王朗這話太明顯了,他顯然是要把會稽郡獻給劉寵啊。
豫州文武見此,自然是各個都喜笑顏開,在他們眼裡如今自家主公的兵威已經足以讓人不戰而降了。誰說不是呢?九江、廬江不就是這麼下來的嗎?不過還是不一樣,畢竟那是兵臨城下或是遣使招降的,但這是人家王朗主動獻上來的。
與豫州文武不同的是江東群雄。至於祖郎、焦己、嚴家兄弟這些人就不用說了,這些人一個個都是一副“理應如此”的樣子。而劉繇、許貢的臉色卻是沉了下去,同為江東諸侯,你王朗把地盤獻給了丞相,那我們要是不獻,豈不是讓丞相以為我們有二心。
而且不是說好了,大家聯合起來請丞相早日班師嗎?你王朗怎麼中途變故做二五仔呢!好歹你王朗也是一代名士啊!
相比來說,劉寵是最感到驚喜的。畢竟這次論功行賞、大宴三軍,劉寵就準備藉機說動劉繇、許貢、王朗等人交出手中的兵權、城池,沒想到還不用自己開口,王朗就這麼識相,而且還是第一個站出來給江東諸侯做了個表率,也難怪這位東海之濱的“漁夫”將來能成為“王司徒”。
“哈哈哈……,景興王朗字)公言重了,想自黃巾以來,景興公先是輔佐陶謙平定徐州,之後守會稽以來,也是政通人和,賢能為公所用,公又如何無治亂之才。依本相看,這會稽太守除公之外,又有何人能受領。”
王朗不傻,他當然不會把劉寵這番場面話當真,不過王朗還是算領教了當今丞相的言辭,自他治理會稽以來,哪裡有什麼“政通人和、賢能為之用”,包括會稽在內,江東地面上蟊賊遍地,他能守住會稽的幾個重鎮就不錯了。
所以王朗立馬擠出涕淚,拿出一副非把會稽獻給朝廷的樣子,對劉寵說道:“丞相此言真是折煞下官了,若丞相對下官有何不滿,還望丞相明言啊,丞相可萬萬不能捧殺下官啊。下官自領會稽以來,實無尺寸之功,更無恩德加於百姓。若丞相以為不妥,下官寧可辭官回鄉自省,這會稽之地,下官今日就將之獻於朝廷。”
王朗說著一邊抹鼻涕,一邊解下腰間的太守大印捧著舉過了頭頂,高喊道:“請丞相務必收回此印,否則下官今日只能撞死於階下。”
喲呵,不得了,萬一真把王朗逼急了,他使起性子一頭撞死了,那豈不是會讓儒林戳脊梁骨,畢竟王朗名士的名頭不是白來的,他早年師從楊賜,在經學一道上還是有些建樹。
再說人家趕著要把地盤送給自己,哪裡又有不收的道理。
畢竟場面上該客套的也都客套了,所以劉寵親自起身走到王朗面前,扶著他的手臂,說道:“公對朝廷忠心耿耿,既然如此,那本相只能代朝廷收下這枚大印。不過請公放心,只要有本相在朝廷一日,本相定不會虧待於公。”
劉寵說著取過王朗捧著的那枚大印,然後王朗以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拜謝,接著劉寵又當場宣佈:“王景興忠於朝廷,堪稱天下之典範。今日本相授王朗諫議大夫,進爵安陵亭候。王景興事蹟足以傳揚四海,朝廷即刻著文傳於各州,務必是天下鹹聞。”
本來王朗驟登高位,又封亭候,心中是興奮不已,是深感這番投誠投對了,卻不料劉寵竟然要宣揚他的事蹟,使天下皆知。如此一來,王朗的臉色瞬間就沉下去了。但他又不好在劉寵面前過度表露自己的情緒,只好趕緊把心中的那點不快收起來。要說到時候真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畏懼劉寵,而不得不死乞白賴把會稽主動獻出去,那他王朗的名聲勢必會有所動搖。但再想想自己的小命和王氏的一門老小,王朗只能打碎了牙齒混血吞了。
……
劉繇、許貢的臉色更加複雜了。
劉寵收了王朗的太守大印,就回到了他的坐席上,而且眼神似乎不自覺地掃了掃劉繇和許貢。劉寵那幾個眼神,劉繇、許貢正好捕捉到了,而且還捕捉到了那眼神裡的意思。
然後劉繇和許貢也交換了一陣眼神,劉繇一臉氣急的樣子似乎是在說:“你許貢可不能再背叛江東聯盟了,要不然好不容易湊到一起的江東聯盟就要跨了。”而許貢眼神閃爍之間也好似在說:“我也不想啊,不過我許貢的心裡苦啊,我許貢對吳郡的統治還比不上王朗這個會稽太守。要是真硬扛下去,下場或許比孫策還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後許貢就給了劉繇一個“你自求多福”的眼神,緊接著也站了出來,捧著朝笏道:“啟稟丞相,下官吳郡太守許貢有事啟奏。”
劉寵心裡又是一驚,心說許貢不會幹出和王朗一樣的事吧?!要真是這樣那今天就賺大了。
於是劉寵同樣滿臉堆笑,問道:“太守有何事啟奏?”
“回丞相,下官出身低微,才德不堪重任。今江東既有丞相,還望丞相能另擇賢治理吳郡之地。”
“啊呀……,太守何必如此,本相雖揮師南下,但只為替正禮劉繇字)兄驅逐孫策而來,絕無謀奪江東土地之歹心。前有王景興,後有許太守,如此一來豈不是陷本相於不義!若是讓天下人知道本相謀奪他人城池,此後何人還敢與本相為伍。還望許太守收回此言,萬不可讓本相為難!”
許貢聽完這番話一臉懵逼,心說事情好像不是這樣吧?不是我把吳郡獻出來,你該坦然接受才對嗎?
看到劉寵的臉色,許貢瞬間明白了,不過他明白之後,真是哭的心都有了。果然吃那五穀輪迴之物也要做第一個,要不然後面的連熱乎的都吃不上。
於是許貢立馬哭喪著臉,喊道:“丞相明鑑,在場袞袞諸公皆可為證,實非丞相奪人城池,實在是下官心意已決……,還望丞相念在下官對丞相忠心耿耿的份上,准許下官入朝為官,時常伺候在丞相左右。”
哎,劉寵真感到為難,人家許貢都這麼說了,要是不答應吧,自己的良心又過不去,要是答應下來吧,一個不好將來就會有人說閒話。可是人啊,總不能想自己,也要為別人想想吧,比如眼前是不是該為許貢想想呢?
“哎,這真叫人為難……,不過許太守此言實在是感人肺腑!好吧,本相就勉為其難,來人,把許太守手中的大印收過來……,許太守既然有意入朝為官,那本相就授太守為太僕丞,進爵列候。”
“臣拜謝丞相!”
……
有王朗、許貢在前,劉寵索性把問題挑明瞭說。
劉寵盯著劉繇說道:“正禮兄,江東地處偏遠,非比中原,依本相之見,正禮兄在揚州出任刺史實在是委屈了。正禮兄乃宗室後裔,不如請正禮兄入朝擔任大宗正,不知正禮兄意下如何?”
“……”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