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陳瑀讓賢(第1/2頁)
章節報錯
許都又有件大事,伐袁歸來不到一年的丞相又要出征了。
丞相兵鋒所向,擋者披靡,不論是軍民都沸騰了。軍中的將士忙著打酒買肉與家人好友狂歡,尋常百姓在爭相趕往各地募兵處爭奪那為數不多的募兵名額,許都內外的官吏在忙著調集糧草輜重,整個許都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忙得不亦樂乎。
其中最為繁忙的又要屬袁敏和甘寧。此次南征袁敏的水師充當了先鋒和運輸主力,雖然這點內河水師無法和荊州、江東的強大水師相比,但此次南征將由袁敏的水師完全承擔糧草輜重的轉運任務。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所以袁敏轉任樓船將軍為先鋒,與折衝將軍甘寧調集穎、汝二河的水師先行南下,兩河水師將在九江郡的淮水一帶會集。
到了出征這日,許都又是萬人相送,其中不乏爺送子、婦送夫的場面。而且擠在城裡城外的人們,似乎都在伸長了脖子盼望著什麼。
直到看到打著青羅傘蓋和金瓜斧鉞的大漢將軍,護著那高大顯眼的六駕馬車出現在眼前,翹首以盼的人們終於爆發出了震天的叫好聲,人們對著那輛六駕馬車高喊“陛下萬歲”,又對著那六駕馬車前面騎著一匹大白馬,身披金甲頭戴金盔,一路向人們招手的將軍大喊道“丞相萬歲”。
尤其是那騎大白馬的將軍從人們的面前走過,人群中的叫喊聲更加響亮。
於是從許都城內到城外,一時間此起彼伏的叫喊聲是一浪高過一浪:
“陛下萬歲!”
“丞相萬歲!”
“丞相萬歲!”
“……”
“……”
坐在六駕馬車中的劉協面上的木然取代了他從皇宮出來的欣喜與激動,聽到馬車外面的叫喊聲一浪高過一浪,明顯那“丞相萬歲”的呼聲已經蓋過了“陛下萬歲”的呼聲,雖然明知道許都萬民如此呼喊,而且那位皇叔還不制止,都已經是明目張膽的僭越了。但劉協除了一臉的木然又能如何,他很想像那位皇叔一樣,掀開天子座駕的窗簾,向擁擠在道路兩旁的民眾揮揮手,可是他感覺手上總是使不出力氣,手臂也重若萬均,楞是抬不起來。
本來那位皇叔要南征,而且還奏請他以天子的身份“御駕親征”,讓他感到欣喜和激動,本來他以為這輩子都將被那位皇叔困死在許都這座黃金囚籠之中,作為傀儡和大漢的象徵養到老死,但不曾想那位皇叔竟然會如此大發善心,讓他御駕親征。
這其中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天子御駕親征若是大勝凱旋,那天子的名望會更加強盛。而且出了許都萬里征戰下去,說不定還可以與心向漢室的忠義之士聯絡,甚至可以獲得外鎮諸侯的投效,然後培植出屬於自己能與那位皇叔抗衡的勢力。
但劉協聽到那一浪高過一浪的“丞相萬歲”的呼喊聲,他心中的欣喜和激動逐漸由木然取代了。他很明白這些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意味著什麼,他沒想到那位皇叔竟然得民心如此。本來他以為憑那位皇叔的強橫霸道和悖逆之舉,那些心向漢室的四民百姓應該對那位皇叔口誅筆伐才對。畢竟四百年大漢,想來心向漢室計程車人庶民不在少數。可他沒想到這些向著大漢的民心,本該是屬於他的民心,轉移到了前面那位騎著大白馬的將軍身上。
如此一來,那他心中的謀劃還能有幾分勝算……,再看看六馬座駕旁邊跟隨的那位年輕將軍,那可是那位皇叔的姻親兄弟,有他日夜在自己身邊盯著,自己又如何有機會收買人心。再說如今的權柄都在那位皇叔的手上,“封賞升黜皆不由朕主,朕又當如何收買人心?!難怪那位皇叔敢奏請自己御駕親征!”
……
九江,壽春。
陳瑀接連收到了兩個噩耗,其中一個是他的父親陳球病逝了,報喪的人來到壽春告訴了他這個噩耗,作為人子,他應該辭官回去守孝三年;另一個噩耗是丞相舉兵南征了,前鋒舟師已經入了淮水,據前線快馬傳來的情報,豫州水師已經逼近下蔡了,馬步軍也已進入了九江。
一旦九江郡北麓的要塞下蔡失守,那麼豫州水陸兩軍就可以長驅南下,直逼壽春。以他手上那點人馬,又如何能抵抗丞相兵威。
雖然他很不情願把“揚州刺史”的大印交出去,雖然他這個揚州刺史只有九江北部數縣之地,但他頭上好歹有個揚州刺史之名。一旦時來運轉,能掃滅淮揚群賊,那麼他就是實打實的揚州刺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