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瑜和孫策矗立在岸邊,望著滾滾江水,任憑江風吹動戰袍,看著程普、韓當、黃蓋諸將吆喝著將士登船。
待兵卒馬匹和糧草輜重灌船完畢,這東流江水也將送他們一路往東。
看著不斷登船計程車卒,還有背後的土地,再遙望南方,想來南方的四郡很快就會落到劉表的手上吧。
要不是那個武陵守將臨機突圍,把訊息送了過來,他們還一無所知,而諸將渡江南歸和回江東的爭議,也不會這麼快就有結果。
一旦爭論不休,拖延下去,那他們將更加難以突圍。
好在武陵失陷的訊息,把“南歸派”的言論徹底擊碎了,眾將才不得不支援孫策採納周瑜之言:突圍,回江東……
但要突圍又如何容易,近兩萬人馬一動,劉表、蔡瑁、黃祖勢必拼死阻攔。好在從孫策到眾將,各個都極其驍勇,尤其是孫策,手中一杆長戟無人能當,如此才堪堪帶著四郡之兵突破了劉表和蔡瑁、黃祖的包圍。
又由於吳巨、龐季、蒯越從江陵調走了大軍,孫策率眾從襄陽突圍以後沿途才沒遭遇大戰,得以順利抵達江陵,又在江陵收集了船隻,才於此時登船渡江。
但這一路在蔡瑁、黃祖的追擊下,孫策之兵也損失不少,能隨他登船渡江的也不過萬餘人馬。要不是蔡瑁、黃祖誤以為孫策要渡江南歸,肯定會使勁追殺孫策,孫策能不能順利趕到江陵還要兩說,至少孫策之兵會損失更多。
……
“公瑾,多謝你……,你我兄弟今番渡江,以後就攜手馳騁天下。”孫策在船頭,隨著船身起伏和江風扯著他的戰袍,拍著周瑜的肩膀說道。
周瑜知道孫策謝什麼,他只是抿嘴露出了他那足以迷倒萬千少女的微笑,說:“當此之時,方遂你我兄弟之願。”
孫策也知道周瑜說的是什麼,他狠狠地點了點頭,然後望著激流勇進的船頭,內心湧起了一股豪邁。
早在孫堅盡起四郡之兵渡江北上的時候,孫策和周瑜就勸過孫堅,讓孫堅不要妄動刀兵,先把四郡發展起來。要不然就盡起四郡之兵東向以爭江東,畢竟江東尚未一統,數雄並立,賊寇遍地,以孫氏之力,只要孫堅引眾東進,招降納叛,滅賊取城,再與江東群雄相爭,二三年間便可盡有江東六郡之地。
畢竟四郡難以成大業,這是孫策和周瑜這對義兄弟的共識,但兄弟倆向孫堅進了這番言論以後,卻遭到了孫堅無情的訓斥。此時,孫策還能記起父親訓斥自己的音容笑貌,“無知小兒,這些事就你知道!?你以為為父昏聵老邁不堪用了?!再敢在為父面前胡言亂語,當心軍法伺候……”
然後孫堅就率眾渡江北上了,本來孫堅北上打的是應天子詔書討伐袁術的旗號,卻不料在途經襄陽的時候,以荊州刺史的名義突然發難。要不是劉表反應快,說不定襄陽就被孫堅給打下來了。
後來孫策和周瑜才明白,原來孫堅早有謀奪襄陽,一統荊州之志。畢竟孫堅也知道荊南四郡難成大業,正好他還是袁術當年表奏的荊州刺史,可以藉此次伐袁之役奪取荊州。
本來孫堅以為出其不意,卻不料劉表會事先有所準備,以致他攻打襄陽,初戰就遭受重挫。
這也怪不得劉表提防著他,畢竟孫堅與襄陽好似有命運的羈絆。當年討董,孫堅領兵北上就把荊州刺史王睿給殺了。如今伐袁,保不齊孫堅又會暴起殺入。為了避免落到和那位前輩一般的下場,又有荊州智謀之士提醒劉表要防備孫堅。所以孫堅雖然是“意外發難”,但奈何劉表在襄陽早有準備。
因此初戰就致使孫堅損失慘重,然後孫堅又死不退兵,要執意打下襄陽。後來甚至連孫堅本人也提著古錠刀親自做攻城的先登之士,結果被突然殺出的蔡瑁、黃祖殺敗,就連孫堅本人也被黃祖一箭射中胸口落馬,緊接著黃祖又指揮弓弩手對著孫堅亂箭齊發,以致孫堅渾身中箭而亡。
因此孫堅攻取襄陽,謀奪荊州的計劃也隨之破產。
然後在嚥氣前把部眾交到了孫策的手裡。
接下來孫氏是何去何從,孫策與周瑜也就心照不宣了。但要攜眾渡江,棄四郡而取江東又談何容易。本來孫策和周瑜都以為很難說動軍中的一眾將領,尤其是程普、祖茂、韓當、朱治等老將,但老天似乎都站在他們兄弟這邊……
於是,在孫策接掌孫氏以後,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正式在歷史長河上上演,自此天下又多了兩個窺視江山的梟雄,也不知道這將來的天下又將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