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黃忠將軍府。

劉寵把李嚴叫到了面前,“正方識大體,有幹才,允文允武,我欲授正方為裨將軍領新野令,讓正方鎮新野,把守南陽門戶,不知正方意下如何?”

對劉寵來說,甘寧來投,算是繼婁圭喜訊之後的又一件喜事。

不過甘寧是衝鋒陷陣之將,如果納了甘寧之降,讓他繼續鎮守新野,一來只怕甘寧守不住新野,二來也怕冷了甘寧之心。所以劉寵決定從帳下選拔將領出鎮新野,召甘寧隨軍回朝封官,然後把這個猛將帶在身邊聽用。

而縱觀在宛城的諸將,總不能讓趙雲、徐晃等人去守區區一座新野小城吧。所以劉寵把心思打在了新收的將領身上,想想還是覺得李嚴合適。雖然文聘也很合適,但劉寵最後還是選擇了李嚴。

李嚴不僅武藝出眾,還有政才。由他鎮守新野,想來不止能守好新野,還能把新野發展起來,說不定以後會是一個“守襄陽的羊叔子”。

所以這才召李嚴問對。

……

李嚴很激動,讓他以裨將軍身份鎮守新野,這無異於是驟登高位。

想當初,他只是一個迫不得已而在南陽出仕的小吏,之所以會在黃忠兵臨宛城的時候,與文聘等人合謀開了城門迎黃忠入城,也不過是因為“苦袁術久矣”。那時他還沒想過轉投豫州以後會得到高官厚祿,畢竟他的出身和年歲、資歷擺在那裡。雖然素聞太尉用人不拘一格,但年輕的李嚴還沒想過,他作為降臣,又是一介小吏,會一來就得到太尉的重用。

按照李嚴心中所想,太尉無疑是當世之明主仁君,跟著這樣的主公,只要自己好好幹,將來高官厚祿是少不得了的,至少二千石的郡守是有指望的。

卻沒想到幸福來得這麼突然!

新野是什麼地方,李嚴怎麼可能不知道。如今袁術已滅,南陽歸了太尉,可從劉表取新野來看,荊州是有收回南陽的打算。那麼自此以後,說不定豫州和荊州的摩擦會不少。而新野對於南陽來說,是南面的門戶;對襄陽來說,又何嘗不是襄陽北面的屏障。若新野在劉表手裡,那襄陽就不用直面北方兵鋒;而在南陽手上,那劉表要是不破新野,荊州兵就很難殺入南陽腹地。

所以其中之干係可見一斑,太尉能把如此重任,託付在自己這個降臣的身上,可見太尉在用人上的傳言不虛。

何止如此,完全就是讓李嚴受寵若驚。

所以李嚴很激動,他稍稍平復心緒,把自己這些想法告訴了劉寵,然後說道:“李嚴幸得明主簡拔重用,敢不以死相報。主公將新野重地交予末將,末將敢不用心治理。主公但可放心,有李嚴在新野,定叫劉表從此不敢犯境。”

嗬,這李嚴的口氣不小。

不過劉寵還是選擇相信李嚴,說不定他將來還真能做到。

於是劉寵也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那新野就拜託正方了。”

……

李嚴退了下去,劉寵覺得索性把南陽的官員也一併給任命了。畢竟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己在宛城待不了多久了,完成南陽的佈防以後,自己也該班師回朝了。

於是劉寵又把黃忠叫了出來,“漢升,我意由你來鎮守南陽。”

黃忠聞言邁步而出,抱拳道:“主公指哪兒,末將打哪兒。”

劉寵覺得這傢伙應該是瘋了,估計是放他出來打南陽打上癮了,“漢升啊,這不是打仗,是治理和鎮守地方,你在潁川太守的任上幹得不錯……,怎麼就讓我懷疑呢?”

“末將知道,出守一方要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主公但可放心,主公讓末將守南陽,末將就為主公守好南陽。”

好吧,還算有救……,“也罷,還是把子伯留給你做長史,再把杜祺、劉幹留給你。”

黃忠聽了連連點頭,杜祺、劉幹也站出來拱手領命。

“南陽新定,又不比他郡,杜祺、劉幹,你等隨漢升拿出個治理南陽的方略來。”

杜祺、劉幹一臉激動,有劉寵這話,那就意味著他倆至少是太守府的從事。這下子他倆看王連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幾人雖是好友,可王連早就在新陳留郡太守府出仕了,這次隨黃忠將軍出戰南陽又立下不少戰功,可以說是把他們幾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現在他倆也躋身府吏之列了,雖然還與王連有些距離,但差距已經縮短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