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英雲集(第2/2頁)
章節報錯
“領徐州兵一萬為曹操策應。”
“領命。”
“黃忠、荀衍、崔琰、臧洪、程昱,你五人隨本太尉領豫州兵五萬征討袁術。”
“諾。”
“董昭、賈詡為軍師,荀諶、呂範為謀士,衛覬、袁敏為壓糧官,荀彧、陳群、袁渙、典韋、荀棐等人輔佐世子留守許都。”
“臣等遵命。”
“……”
在劉寵的一番調兵遣將安排完戰守人選以後,荀彧當朝就以天子的名義宣讀了“伐袁檄文”,一場決定中原霸主的大戰也隨之拉開了序幕。
在“伐袁檄文”前腳出許都傳送四方的同時,劉寵隨後就盡起大軍開往伐袁戰場。
這些日子,除了潁川、汝南二郡的兵馬早已在前線阻擋袁術東進的步伐,程昱、崔琰、臧洪等人也前後領著三郡兵馬抵達了許都,至於荀衍也從汝南帶了一部分人馬到許都接受劉寵的調遣。
所以許都這次大軍開出,除了有曹劉兩軍五六萬人,還有數萬豫州兵,此次許都出兵可謂是聲勢浩大,說是自劉寵領豫州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兵也不為過。畢竟此次出兵不僅是重兵雲集,更增添了趙雲、徐晃、張濟、張繡、段煨這些猛將,更多了賈詡這個“毒士”,更有豫州的重甲騎兵、新式戰車、改進版連弩車都開上了戰場,而且還有韓暨、黃月英隨軍確保各類器械的正常使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許都的軍民百姓來說,最近這些日子是瞧了不少熱鬧。這天在眾目睽睽之下,許都的軍民百姓再次見證了近十萬大軍從許都城外列隊往西而去。
……
襄城,是潁川西線戰場的大本營,也是潁川的腹心要塞!一旦襄城失守,就意味著袁術殺入了潁川腹地。
而此時的襄城除了是大本營,更是一座大兵站。無論是城內城外,四處所見的都是頂盔摜甲的兵卒,而城外的大營甚至連到了汜城,由此可見此次豫州軍容之盛。雖說許都出兵合曹劉兩家只有十萬左右,但加上潁川、汝南在前線的兵馬,只怕此次大戰豫州的兵力絲毫不在袁術之下,粗略算來也不少於十五萬人。
所以論戰力和兵力,袁術若僅憑南陽一郡之力,恐怕真不是劉寵的對手!
當然,若是袁氏的門生故吏響應袁術出兵就另當別論了。
襄城,中軍大營一處用黃布圍起來的場地,劉寵在此召見了各路都伯以上的將領。畢竟這是一場決定中原霸主的大戰,劉寵覺得使各級將領上下一心,全力應對此次大戰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劉寵這才在中軍大營召見了各路都伯以上的將領,劉寵要讓基層的重要將領都主動參與進來,甚至是充分領會此次大戰的意義和戰略、戰術。
看著前面坐著小交椅的謀士和大將,還有那近百個都伯將官,無論是誰都會熱血澎湃。
在這次大會上,劉寵見到了曹操的部將曹純、樂進、李典和曹仁、夏侯惇,甚至還有滿寵、毛玠、呂虔,這些無一不是曹家的文臣重將。
同時,劉寵也見到了不少豫州的新晉將領,這些將領當中知名的就有汝南的魏延、陳到、李通、周直、陳恭、陳合,還有沛郡的文欽、劉馥、崔林,甚至還有從書院和各郡郡學隨軍的梁習、何夔、顧雍等人。
由此可見,這場大戰豫州的文武之盛。
除了崔林是應其從兄崔琰之闢在沛郡出仕,其餘如魏延、陳到、文欽等人都是這些年應徵從軍表現出眾的忠勇之士,至於李通、周直、陳恭、陳合幾個原本都是荊州江夏郡的同鄉,隨著荊豫二州結為同盟相互開放了邊界,四人就先後遷到了汝南,然後也先後不是投軍就是應了汝南太守府的徵辟而出仕。
其實早在劉寵看到此次出征的各路將領名單,劉寵就很想見一見這些豪傑名將。魏延、陳到、李通這些人就不說了,而文欽更是後三國時代有“小趙雲”之稱的文鴛之父,是沛郡豪族。而劉馥更是歷史上曹操手上一個不可多得的大才,要說孫權數次在合肥折戟,還多虧了這位劉馥,要不是這位劉馥“單馬造合肥空城”,也不會有後來的合肥要塞,此人在《三國志》上更是與司馬朗、賈逵、梁習、溫恢合為一傳,此人之才也由此可見一斑。而崔琰這位從弟崔林,在《三國志》上也是與韓暨、高柔、孫禮等人合為一傳,被陳壽評為“簡樸知能”,由此可見此人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劉寵環視在場的眾人,隱隱有種“天下英雄盡入彀中”的豪邁之感!
劉寵稍微平復了下心緒,開口問道:“諸位,今日專議破袁之策,諸位儘可暢所欲言!”
……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