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兵勤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片連綿四十里的慘烈戰場。
在這四十里的戰場上,冠帶朝臣、宮眷車馬、皇室器物、典籍書冊是隨處可見,這般場景無疑是昭示著,這裡發生過一場極不尋常的大戰。
不錯,這是百官在護送獻帝東歸的途中遭到了一場最殘酷的追殺。
而追殺他們的正是李傕和郭汜。
原本郭汜被董承、楊彪等人說服,答應一路護送天子東歸,可進入弘農郡,郭汜就隱隱反悔了,而此時李傕也領兵追到了弘農,因為李傕也後悔把天子放走了。所以李傕、郭汜在弘農相遇之後,兩個意氣相投的“好哥們兒”就再度聯起手來,準備將天子搶回長安。
誰也沒想到郭汜會中途反水,即便是王異和楊阿若收到情報,也只能在倉促之間佈置防禦,再加上兵力懸殊,所以這一場大戰是“王師敗績”。
好在有楊奉、徐晃等將拼死抵擋,又有王異、楊阿若等人混在宋果、荀棐身邊調派暗探幫忙,李傕、郭汜才沒有將天子搶走。但李、郭二人卻帶著西涼兵硬生生追殺了四十里,以致百官、宮眷死了不少,就連皇室器物典籍也再次大量亡失。
……
曹陽城外的田野中。
天子劉協和皇后伏壽依偎在火堆旁,皇帝和皇后本是一對少男少女,可從二人的眉宇間也隱隱可見滄桑之色。
從洛陽到長安,歷經董卓、李傕、郭汜之禍,也讓少年天子的心性比常人成熟了不少,更因為連年遭難,也讓這位少年天子懂得了世間悲涼與疾苦,也生出了一顆愛民之心,要不然少年天子也不會在李傕、郭汜的掌控下,硬是擠出糧帛去賑濟長安的百姓。但奈何那點糧食和布帛還遭到李傕的搶奪,要是少年天子有能耐的話,肯定會將那亂賊碎屍萬段。
但少年天子沒有這個能耐,所以他只能隱忍,即便是落入李傕手中啃食腐牛骨度日,他也不得不隱忍。
好在總算有忠臣義士的護送下他逃出了長安。可沒料到郭汜會中途變卦,更沒料到還會和李傕聯手想再次把他劫回長安。
幸好有楊奉、宋果等人拼死阻攔才沒叫那兩個賊子得逞。
但一想到那麼多漢室的忠臣死在逃亡的路上,還有那麼多義士、宮眷,就讓少年天子悲上心頭。映著噼啪燃燒的篝火,少年天子的眼角經不住滑出了淚水。這淚水似是為死難者感傷,亦或是為自己的身世遭遇而感傷。
皇后伏壽感受到滾燙的淚珠兒滴落在自己的額頭上,連忙將擱在年天子肩上的腦袋移開,掏出一條湛藍色的手絹為少年天子拭了拭淚水,安慰道:“陛下又為何流淚了……陛下不久就能回到舊都,該高興才對啊……”
“朕沒事,皇后早點歇息吧,天亮了還要趕路……真是苦了皇后……”
“臣妾不苦,陛下放心,山東的諸侯此時定然領兵前來勤王了。”
“但願如皇后所說,他們能早些趕來……”
……
“陛下,伏國丈、董國舅、楊太尉、韓太僕等人求見。”皇帝內侍太監走到火堆旁,低眉躬身稟告道。
劉協和伏壽朝外面望了望,看到伏完、董承、楊彪、韓融、楊奉、宋果等人正站在護衛天子的親軍外面,然後劉協與伏壽坐直了身子,說道:“快請吧。”
在董承等人參拜完皇帝以後,劉協就先開口問道:“眾卿,山東諸侯的勤王之兵可有訊息?”
要說劉協這個問題還真把在場的文武問住了,見董承搖搖頭答道:“回稟陛下,尚無訊息。”
劉協見沒有好訊息,又轉頭望著宋果問道:“宋將軍,朕的皇叔可有訊息傳來?”
自從楊奉、宋果把皇帝從李傕手上救了出來,二人幾乎就成了劉協的心腹,而且這一路走來,宋果身邊又有王異、楊阿若那等高手相助,所以劉協也知道了宋果的身份,而且還召見過王異和楊阿若。
所以劉協和朝臣也才知道,原來劉寵一直以來都沒放棄過救出天子,而劉寵這個皇叔的分量也就在天子劉協的心中越來越重。
而且早前還有荀棐逃出長安前往豫州搬取勤王兵馬,所以劉協對皇叔劉寵是更加期盼起來。
不過宋果也和董承一般搖了搖頭說道:“回陛下,尚無訊息。”
然後董承就接著說道:“啟奏陛下,如今李、郭二賊人多勢眾,王師歷經此敗,只怕再難抵擋二賊,臣請陛下下旨,宣召河東的白波軍前來勤王。”
“臣附議。”董承說完,楊奉就挑頭站出來支援,畢竟他也是出身白波軍,能引白波軍前來,也算是他楊奉的助力,所以楊奉沒有反對的道理。
而且這也是他們事先商量好的,所以楊彪等人也接著表態道:“臣附議。”
看到眼前自己依賴的重臣都是眾口一詞,劉協也沒有不答應的道理,雖然他覺得白波軍畢竟是賊寇,但這種情況下又有他倚重的大將楊奉在場,也就不好說出“白波賊只怕不堪為用”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