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向背(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連哪裡肯被強徵從軍,只好答應上繳出城稅,可這下換做守城的兵卒不樂意了。
守門的兵卒收了他的出城稅以後,就要把他捆起來送去從軍!這還得了,王連只能拼死求饒。好在平素在東萊名產店那種地方幹活也見過一些世面,然後王連就大肆賄賂了守城的兵卒,幾乎散盡了身上的錢財,才換來守城的兵卒放過了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他出城跌跌撞撞跑了老遠才停下來,停下來歇氣的王連就覺得,他再也不敢進城了!
王連回到鄉下的家中,與妻子商議說他以後不到城裡幹活了,他把城裡的事情都告訴了妻子,就說以後在家中與妻子一同侍弄那幾畝薄田。
可是他妻子卻告訴他,如今田地是種不得了,這些年十里八鄉好多田地都拋荒了,人們寧願逃到山上去打獵挖野菜,也不願留在家中種地。
而他妻子還告訴他,要不是這些年有他在城裡幹活賺些錢帛回來,家裡的地早就種不下去了,說種地收的那點糧食還不夠納稅的。幸好有他在城裡拿些錢帛回來補貼,他們家這兩年地裡種的糧,在府吏徵完以後,才能勉強留下點餘糧度日。
可今年不一樣了,有天太守府的主簿大人親自帶人下來將家裡的存糧都徵走了不說,連種子都沒留下一粒。
所以他的妻子才說這地是種不得了。而且還說本來這幾日就想進城去尋他,沒想到他倒是先一步回來了。
與妻子的這番談話,王連才知道這些年他妻子一個人在家的日子也是這般難過。本來他在東萊名產店為了保住手裡的差事,就吃住都在鋪子裡,後來雖然東萊名產店關門了,但到了販鹽鋪子以後,也是因為搶活的人多,所以他也不敢輕易扔下手裡的活。
所以這些年王連大多數日子都住在城中,平素很少有時間回到家裡。即便有時回來也是匆匆而來,留下些月俸就匆匆回去了,從沒這樣與妻子細談過,這才對家中的情況所知不詳。
可這一番相談下來,王連也知道家中的地怕真是種不下了。而且以他在城中的見聞來看,只怕這南陽也呆不下去了。
所以王連在經過反覆考慮之後,就決定帶著妻子離開南陽。
王連決定前往益州,畢竟益州偏遠,中原的戰火燒不到那裡,到了益州也就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不過他的妻子卻說:“夫君為何不去豫州?妾身雖是一婦人,但也聽聞豫州的劉使君仁義愛民,治下百姓豐衣足食。妾身還聽說便是外郡逃荒的百姓到了豫州,也能有土地耕種,而且府吏還發放種地所需的種子、耕牛和農具。”
“再說憑夫君的才幹,要是到了豫州指不定會得到重用。豫州的劉使君可不是那位袁將軍,據說劉使君用人從不看出身。”
王連聽完妻子的話,心說自家這妻子是從哪裡知道這許多外面的事?
一問之下,他妻子才告訴他,原來是這段時日,有不少鄉里的百姓外逃,據說大多數都是要逃亡豫州去的。
隔壁的張大娘那日和兒子舉家前往豫州的時候,還叫過他妻子一起走,他妻子因念在他這個夫君還在城中,這才沒和張大娘一家一同前去豫州。
據說張大娘家的兩個兒子很早就被府吏強徵從軍,送到豫州前線去打仗。後來從軍中逃了回來,這才帶著張大娘逃去豫州了。
“這些都是張大娘從他家那兩個兒子那裡得知的?”
“想來應該是的。”
看到妻子殷切期盼的眼神,王連再想到在東萊名產店幹活所知道的那些秘辛,也就下定了決心,對他妻子說道:“那好,我這就帶著你前往豫州去投奔劉使君。”
……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