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確實是曹操與豫州通商的要道,曹操從豫州運往泰山、濟北二郡的貨物就多經魯國。所以,正如張乙所說,張乙領著上百精兵扮作兗州的商隊進入魯國,在關卡經過一番盤查,就順利進了縣城。

要說這當中也有怪異,那就是張乙出示的通關文書,竟然透過了守關和城門兩道關卡兵士的查驗。要知道能進入豫州的通關文書都是豫州專門的造紙作坊特製的,等閒是仿照不了的。所以兩道關卡沒有看出端倪,那就證明張乙所持的通關文書是真的。也就不知道他這文書究竟是從哪裡弄來的。

張乙帶著扮作商隊的上百精兵甫一進入城門,就各個拔出腰刀,將城門口的守軍砍翻,然後又紛紛鼓譟起來,接著張乙射出了一支響箭,然後伏在遠處的闕宣就親自帶著所部人馬衝翻了外面的關卡,順勢殺入了縣城。

要說邊界的哨卡如何能阻擋住二三千兵馬,所以闕宣只一個衝鋒就把哨卡沖垮了。唯一有防禦力量的就是縣城,奈何張乙率先詐開了城門,闕宣的兵馬來的也快。等到城上的守將下令關閉城門的時候,城門已經關不上了,畢竟張乙帶的那上百人都是闕宣麾下的精銳。所以當闕宣的兵馬殺到,即便是城牆上箭如雨下,也阻擋不住張乙領著闕宣一路殺入城中。

由此,魯國陷落第一城!

……

要說豫州六個郡國當中,劉寵對魯國的控制力是最弱的。畢竟魯國有一門強大的世家,不同於其他郡國,雖然大成至聖先師還沒被神話到明清那般地步,但魯國孔氏畢竟是聖人之後,所以劉寵也不可能像對待其他世家豪族一樣招惹孔家。

雖然劉寵任命擅於防守的臧洪出任魯國相,但臧洪的主要任務是與魯國的世家周旋,以逐漸削弱魯國世家的力量。所以劉寵在魯國並未佈置重兵,而且也沒在魯國大力修建作坊。所以,魯國除了有少許屯田和興修了一些水利之外,與大漢其他郡國沒有太大差別,也就是與豫州其餘郡縣沒得比。

雖然有吳敦、尹禮協助臧洪駐守魯國,而且臧洪本人也是文武雙全,但奈何闕宣來得太快,不說臧洪,就是劉寵手上的暗衛事先也沒收到訊息。畢竟闕宣採納張乙的建議攻打魯國,完全可以說是臨時起意,所以即便是暗衛得到訊息,也沒那麼快傳來。

再說,誰能想到張乙會打著曹操的旗號殺入魯國,而且張乙出示的通關文書是絲毫沒有問題。

所以,總總原因彙集在一起,最終闕宣殺入了魯國。

殺入魯國的闕宣兵馬沸騰了,雖然魯國的建設和發展趕不上豫州其他郡國,但臧洪這些年在魯國的屯田和水利工程,也使得魯國的富庶相比徐州首府彭城來說也是不遑多讓,尤其是魯國的薛、魯幾個大縣。

所以闕宣所部兵馬殺入魯國就沸騰了,各部在打下魯國第一座城池之後就縱兵劫掠。如此下來,上到將校,下到兵丁,各個都是收穫滿滿。然後在更大的慾望驅使下,闕宣帶著人馬繼續攻打魯國的其餘各城。

雖然臧洪連忙派兵抵擋,但魯國郡兵連一些剿匪的戰事都沒經歷過。雖然吳敦、尹禮平素操練不比別人差,但奈何魯國是劉寵手上控制力最弱的一個郡國,所以裝備也沒給最好的。以致數戰下來,本就在戰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魯國郡兵連戰連敗。雖然吳敦、尹禮親自出陣打了一兩場勝仗,但奈何魯國大多數世家豪族聯合起來,趁機驅逐劉寵的統治,所以在裡應外合之下,臧洪不久就被趕出了魯國。

由此,魯國失陷!

臧洪也只好帶著吳敦、尹禮退到沛郡的公丘一帶駐紮,然後再次將敗報快馬上報劉寵。雖然自臧洪收到闕宣殺入魯國的訊息之後,就快馬將情報送了上去。但奈何魯國到陳縣很有點距離,所以在臧洪的第一封戰報送到劉寵案頭的時候,臧洪已經退出魯國了。

……

闕宣依張乙之計,可以說輕取魯國。以魯國的富庶,足以讓這些賊寇出身的徐州兵將欣喜若狂了。但闕宣的野心也膨脹起來了,雖然劉寵的威名在外,但魯國之戰打下來,闕宣覺得傳言多有不實。既然劉寵徒有虛名,那不如趁勢打下豫州,到時候他闕宣也可以做一方諸侯。

不過張乙表示反對,說初敗魯國郡兵,如今臧洪又守在公丘一帶,到時南下沛郡必然遭遇臧洪,而那時臧洪部下必然死不旋踵,雖然以他們的兵力要戰勝臧洪是絕對可能的,但損失必定不小。所以張乙就勸說闕宣暫時放棄攻取豫州,而是西掠任城,以劫得人口錢糧壯大實力,然後再圖謀豫州。

闕宣稍一思索,就覺得張乙的話有道理。然後就採納了張乙的計策,出兵攻掠任城。而任城在闕宣的攻勢下也是不堪一擊。

很快,闕宣就帶著從任城俘獲的人口錢糧回到了魯國。

……

再然後,張乙就勸說闕宣登基稱帝!

張乙這個提議差點沒把闕宣嚇尿了,可闕宣與在場的將領在一番沉默之後,眾將就搶先鼓譟起來,各個都站出來贊同張乙的提議,恭請闕宣稱帝。畢竟細想下來,張乙的話是有道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乙請闕宣登基稱帝的話是這麼說的,“將軍自出徐州以來,先滅黃巾,後破費、華,將軍兵威,泰山一郡無可抵達,將軍虎驅魯國,魯國六縣一鼓而下,即便是攻掠任城,亦不過是手到擒來。由此可見,將軍乃天命之人,若非如此,將軍何以能連敗那成名已久的曹操、劉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