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曹操來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群書院弟子散去以後,圍觀的路人也議論起方才書院弟子的爭議來,不過韓嵩也無心再去聽了,他牽著馬轉身要走自己的路去了。
就在韓嵩快走到城門口的時候,正好碰到一隊打著白幡舉喪的送葬隊伍。雖然送葬的人盡顯悲慼,但送葬的隊伍並不長,看上去應該都是親眷。當棺槨從韓嵩面前抬過去的時候,韓嵩看到這正是一具榖木薄棺,韓嵩當時就想,難道這正是方才那群書院弟子爭論的那戶人家!?
可這戶人家看上去也不像貧民啊,要是貧民舉喪如此,韓嵩還能理解。
這些事情也顯然不是他韓嵩能想明白的,所以在送葬隊伍過去之後,韓嵩又繼續上路了。
不過在走到城門口的時候,他又看見距城門口不遠的官道一側有人搭起了綵棚。韓嵩走近一看,卻又是身著白袍儒衫的書院弟子。
這些書院弟子應該是醫學院的。
因為韓嵩看到綵棚中有青袍儒衫的博士在給人號脈,那應該就是醫學院的博士了。而且綵棚裡還有醫學院的弟子在給人送藥,想來這不是醫學院博士帶著弟子出來進行現場義診教學,就是醫學院弟子出來賺取積分。
……
韓嵩出城一路來到書院,每次他看到眼前這座書院都好似看到一座宮殿一般。他覺得應該不止是自己,就是任何人看到這座書院都會以為是看到了宮殿。當韓嵩知道書院的建造工期之後他更是咂舌,沒想到這麼一座大規模的書院竟然只用了數月就拔地而起。
由此可見豫州的建造能力果然非同凡響。
他殊不知,這背後不止是建設能力,更有動員能力,若不是大力召集工匠和數萬人參與建設,書院又怎麼可能在數月之間建設完成。
韓嵩進入書院以後,他並沒有直接去藏書樓,而是走到了醫學院。
這幾日他進出書院也先後在術學院和工學院旁觀了一些授課,所以今日他也沒有徑直去藏書樓,而是先來到醫學院旁觀。
韓嵩從後門進入醫學院授課的講舍之後,就在角落的一個席位上坐了下來。
此時醫學院的博士正在講:“若患者病灶在五臟六腑,且有病入膏肓之跡,也並非不能治癒。只要能斷定患者病灶所在臟腑,再以這種利刃切開患者的皮表,然後將病灶從臟腑上切除。”
韓嵩看到這位博士說話時手中舉起的如女子柳眉一般的利刃,再聽這位博士講到治療這種病患的方法,一時間只沒把他給嚇死。他不相信人被切開了臟腑還能活下去,當然活下去的也有,但畢竟是少數。
所以韓嵩覺得醫學院教授這種醫術豈不是誤人子弟,殘害人命。
可韓嵩卻看到在座的醫學院弟子個個聽得津津有味。
再看那位博士說道:“傷口必須用經烈酒消毒之後的針線縫合,然後再讓患者好生調理。如此醫治下來,患者十有八九是可以醫治的。”
“不過諸君要牢記,在動手醫治之前,要給病患服食麻沸散,麻沸散的配方與製法諸君可記下來……”
韓嵩看到這位博士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在座的書院弟子個個都準備好紙筆正一臉期待而又專注地望著這位博士,似乎不想錯過這位博士接下來說的每一個字。
韓嵩很不明白,為什麼這種害人的醫術還有人學。
直到後來他知道這位博士是醫學院的掌院神醫華佗之後,他才對此敬佩不已。
要說醫學院又如何能沒有名醫執掌,所以在書院成立之前,劉寵就給東萊去了信,要調華佗或張仲景來豫州主持醫學院。可張仲景痴迷醫道直接給劉寵回書說不願遠行,剩下的只有華佗帶著東萊醫學院的弟子在外行醫治病,施藥救人。
雖說華佗自入東萊之後就被劉寵留了下來,而且後來又被劉寵說服主持東萊醫學院,但華佗也沒有一直待在東萊,而是在教授學院弟子醫術之外,還帶著弟子在各地行醫救人。
所以劉寵在收到張仲景的回信之後,只好派王越調暗衛去尋華佗,然後才把華佗接到了陳縣。
豫州畢竟是華佗的家鄉,能在豫州主持醫學院,華佗自然是願意的。所以韓嵩在豫州書院才看到醫學院有華佗這種神醫在教授弟子外科手術的理論知識。
……
醫學院這堂外科手術課結束以後也到了書院的午膳時間。
韓嵩在書院膳堂用過午膳之後就去了藏書樓讀了小半日的書。
在離開書院之前,他又去武學院轉了轉。
到了武學院的講舍之後,韓嵩正看到書院五老之一的前太尉名將段熲在給武院弟子授課。而且韓嵩明顯看到有不少豫州的將領也在聽課,這些將領就有他熟悉的許褚、典韋、管亥、臧霸等人。
只聽段熲講到:“老夫所作《平羌紀要》一書,想來諸位將軍都有讀過,學院弟子沒讀過的也不妨事。今日老夫就給諸位講講老夫當年和羌人在湟中打的那一戰,湟中有山河之固,地勢險要,羌人民風彪悍,作戰悍不畏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韓嵩看到段熲在一邊講的同時還一邊在面前用沙堆起來的山川地勢圖上插上了一面巴掌大的小紅旗,然後接著說道:“當時我軍要進兵湟中就要渡過湟水……”
然後只聽段熲逐漸將兩軍當時的兵力、形勢和地形,還有兩軍的優劣,以及戰前謀劃和可能出現的種種變故,與各種應對之策都講了出來。
段熲一邊講還一邊在面前的河沙地勢圖上更換著紅黑兩色的小旗。
隨著段熲手中小旗變化,再聽段熲口中道來,即便是韓嵩自認為不擅兵略,但聽完以後也對這場湟中之戰了如指掌,甚至有一些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