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成功結盟(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表答應了與豫州結盟,但轉眼又一個問題出現了。
那就是與豫州結盟免不了得罪袁術,那麼既然得罪了袁術,二袁之間自然就是選擇袁紹了,既然這樣那就該聽從袁盟主書信所言攔截孫堅搶傳國玉璽。
可孫堅與劉寵的交情不錯,而且為了不與劉寵為敵,孫堅果斷放棄了袁術表奏的豫州牧之位。而且領兵在南陽南面與汝南郡比鄰之地駐紮的這些日子,孫堅已經不斷移兵南下了,要是再往南的話,孫堅就該進入江夏郡了。
對於孫堅的舉動劉表也不得不防孫堅或許會暗中奉袁術之命取荊州,不過孫堅派了使者通報邊境守軍,說是孫堅所部要借道回長沙郡。
如此一來,劉表是鬆了口氣,但面對袁紹那封書信,劉表又犯愁了。
畢竟孫堅此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豫州的一個盟友,那麼如今既然荊州也是豫州的盟友了,那盟友的盟友也該是盟友才對,所以又如何好對盟友下手了。
但劉表不對孫堅下手又不行,如今與豫州結盟算是得罪了袁術,要是再得罪袁紹,那後果是他劉表承擔不起的。畢竟袁氏如今可以說是一呼百應,萬一到時候荊州同時招來二袁的怒火,那他劉表的荊州牧也估計幹到頭了。
所以,不能因為結盟一個宗室而同時得罪二袁。
再說要不是考慮到袁術盤踞在南陽對荊州有威脅,他劉表才不願意與劉寵結盟得罪袁術呢。什麼聯合宗室討不臣興漢室,說到底都是屁話,一切不過是利益使然罷了。
劉表與豫州結盟,有劉寵這個名義上的兄弟盟,確實是下可以保境安民,上可以討賊興漢,所以劉表這才選擇與豫州結盟的。
……
劉表把這個兩難的問題拋了出來,一來是想看看代表豫州的宋果和傅幹在孫堅這件事上是什麼態度,要是豫州使者有放棄孫堅的意思,那麼他劉表對付孫堅就不用那麼多顧忌了;二來也是想看看有沒有人獻一道良策。
卻聽宋果大聲說道:“使君,這有何難……孫文臺將軍念著與我家主公之交情,棄袁術而歸長沙,我家主公自會念著孫將軍的好。既然使君已與我豫州結盟,那就不好再對孫將軍下手。使君既然對袁紹有所不顧,那何不明面上按袁紹書信行事,暗地裡放孫將軍歸長沙。”
“呃……這,這難保不被袁紹發覺,若是袁紹知我欺騙與他,只怕於我荊州更加不利!”
“使君啊,做事做得細緻些不就好了……若是使君與孫將軍打了一場惡仗,最終孫將軍突圍而出,荊州兵馬損失慘重……如此一來袁紹又如何好怪罪使君。”
劉表聽完眼前一亮,對啊,這宋果說的有道理,看來那位劉豫州麾下果然人才濟濟啊,在劉表帶著複雜的情緒說了句“呃……宋將軍所言極是,”之後,孫堅這件事也就算這麼定下來了。
在傅幹再一次的震驚當中,荊州文武也沒有再一次發出反對的聲浪,畢竟宋果這道建議確實解決了劉表這個兩難的問題。而且劉表結盟豫州之意已決,即便有人反對,可這時候又如何好當著外臣的面讓自家主公過於難堪呢。畢竟大家明面上還是要幾分面子的。
所以這結盟之事,無論是荊州文武願或不願,反正算是這麼定下來了。
最後,劉表又讓荊州從事韓嵩與宋果對接兩州結盟的細節問題。
然後這場文會該怎麼繼續還怎麼繼續,畢竟這場外交爭鋒已經對文會造成耽擱了,還有些世家子弟的賦文沒有評判呢。
現在劉表的所有難題都已經解決了,在聽起後面的賦文來也就更加精神。不管這些賦文是好還是壞,劉表都一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這讓在場的荊州才俊無不欣喜,也使這場文會的氣氛更加熱烈。
其實劉表之所以這麼津津有味,實際上是在關注場中有沒有如傅幹這樣的年輕俊傑,要是這些世家當中有這樣的少年人,劉表是說什麼也要重視的。
“對了,在傅幹前面那篇立意相似的賦文不就是我荊州俊傑所作嗎,對了,那個少年叫什麼……叫什麼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