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賦一篇(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說劉表今年也算是流年不利,他怎麼也沒想到袁術與劉寵之爭會把自己牽連進去,更想不到因袁紹與孫堅爭奪傳國玉璽也會把自己牽連進去。
原本低調的劉表一下子成了天下側面的諸侯。
袁紹、袁術兄弟的目光在盯著他,劉寵、孫堅的目光也在盯著他,那些因搶糧搶地盤而打得不可開交的諸侯也會抽出些目光盯著他。
畢竟這件事可是與袁氏兄弟有關,不論是劉表倒向袁紹還是繼續支援袁術,這都會導致二袁相爭的天平出現傾斜。而各路袁氏故吏門生出身的諸侯或許也將因此作出進一步的選擇,究竟是支援袁家嫡子袁術,還是支援袁家才幹名望都在袁術之上的袁紹。
劉表表示很苦惱,“我劉表就想在荊州安安靜靜地種田讀書,我都招誰惹誰了!”
所以眼前的局面對於外表懦弱的劉表來說完全印證了那句話,“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不過他劉表也萬萬想不到,漢末三國亂世的序章,以二袁相爭為始的群雄逐鹿會以他劉表的抉擇作為開端!
……
這些日子,荊州文武因劉寵結盟與袁紹書信之事吵得不可開交,究竟是與豫州結盟還是應袁盟主之信攔截孫堅,荊州文武沒個一致的意見。
要說袁術據南陽兵強馬壯輕易不能招惹這也是有道理的,畢竟袁術下襄陽瞬息便可抵達。再說孫堅乃江東猛虎,麾下兵將更是打過老仗的悍卒勇將,雖然荊州兵馬不少,但哪能和那些虎狼之兵相比。
所以優柔寡斷的劉表更加難以決斷了。
這才想到以荊州文會暫時轉移麾下文武的注意力,別一天到晚吵來吵去把自己給吵死了。再說他劉表也想借這次文會看看有沒有荊州才俊能為他解決眼下這件大事,所以這才與宋忠一拍即合搞了這次文會。
當然,他也完全沒想過要是因文會遷延時日,到時同時得罪二袁或者劉寵、孫堅的後果。二袁就不用說了,劉寵實力如何劉表是知道的,至於孫堅那更是一個狠人,在長沙太守任上就敢越境討賊平定荊南四郡不說,更是在討董北上的路上連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可以說這絕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狠人,劉表也不敢輕易與之交惡,畢竟荊南四郡當中的長沙郡至少現在還控制在孫堅手上。
要說孫堅如今在劉表治下,名義上還是長沙太守,他劉表又如何沒有收孫堅為己用的心思,若是能得孫堅,那也就不懼北面的袁術了。可他劉表也知道收孫堅難,畢竟孫堅明面上已經是袁術那邊的了,而且被袁術表奏為豫州牧,誰知道他孫堅還會不會把一個小小的長沙郡放在心上啊。
……
劉表以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出場,與眾人見禮再講了一番鼓勵荊州才俊誓要興盛荊州學問的官話之後,就宣告文會開始了。
這場文會的套路很簡單,與曲水流觴吟詩作對不同的是現在流行作賦。
所以在劉表講完話之後,就由名儒宋忠主持文會,以赴會的世家子弟為代表的荊州年輕俊傑就開始按照宋忠給出的題目應制作賦。
要說這場文會作賦比試的主題或許是劉表有意為之,正與時下荊州的局勢很契合,名為《漢殤荊州賦》。這個名目無疑是很觸忌諱的,但選這個題目的人用意也很明顯,似乎在說:“難道我大漢就這麼夭折了?那我荊州該何去何從?難道我荊州就這麼眼睜睜看著大漢夭折,看著漢殤荊州?!”
所以這是一篇時論賦。
眾俊傑在聽過作賦名目後,各個開始琢磨起該怎麼作來,而思路快的這時候已經開始提筆了。
這時作為特殊客人的外郡士子傅幹也提筆開始在面前案几擺放的白紙上書寫,傅乾的手指觸控過書寫的紙張就知道這紙應該是豫州作坊最新產的。因為這種紙張的手感他再熟悉不過了,試問除了豫州最新產出的竹紙天下又哪裡有比這更好的紙張呢。
“龜雖壽兮壽有涯,炎漢數兮而無疆……煌煌炎漢炬照萬里兮,日月所處而無不賓……明主立於荊襄兮具爾行雁,同心斷金兮漢祚興,討裂土之賊而告廟兮,鑄兵戈而不自戕……松柏吐故而納新兮,我強漢不殤!”
傅幹作完這篇小賦之後,,見堂上已有不少荊州才俊將做好的賦遞上去給宋忠了,與宋忠共同主持和評判這次文會才情高下的荊州名士與文吏在接過一篇篇賦文之後也各個高聲朗誦了起來。
一時間堂上也是文聲斐然,這時這文會才有了文會的味道。
無疑朗讀賦文是文會的高潮環節,在賦文朗讀的同時堂上的編鐘笙鼓也一起奏響。
傅幹也將做好的賦文呈送了上去。
隨著傅幹這篇賦文的朗讀,連同劉表在內的荊州文武與名士也似乎都在側耳傾聽。雖然傅幹這篇短賦才情不算絕佳,但無疑是對題的,而且也與擬題之人的用意暗合,道出了大漢與荊州眼下的局勢,更道明瞭自己的觀點,建議劉表聯合宗室以討不臣,以再興漢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傅幹這篇小賦之前,劉表已經聽過了一篇才情在這篇賦文之上但立意與之類似的小賦,所以劉表在聽這篇賦文的時候無疑是更加用了些心在聽的。
雖然前面朗誦過的好幾篇短賦都沒有道出擬題之人的用意,也就是那幾篇賦都離題了,但連同傅幹這篇短賦在內,這兩篇破題準確的賦文都在說自己應該奉大義而討不臣。
所以劉表不禁在想,“難道我荊州真該與豫州結盟,畢竟奉大義也好,聯宗室也罷,眼下各方劉寵不僅是宗室而且在討董之戰上佔了大義。”